在10余平方米的集装箱里安个家——这不是行为艺术,而是我们身边的现实。广州日报消息,从深圳东边的盐田、布吉,到西边的民治、福永,沿着公路行走,随处可见“住入集装箱,每人每日6元”的广告,一些集装箱企业,因此订单大增。
集装箱本为装货,如今却增添了住的新功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创举。 尽管媒体的报道中称,以集装箱为居,可以“十分个性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涂装,可以做得非常另类”,为其抹上了一丝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实际上,住在集装箱中与浪漫毫无瓜葛。13平方米的空间,吃喝拉撒都在其中,空间的拮据注定了生活品质的低下,更何况即便是水、电、煤气等最基本的生活配套,都未必能一一满足——如果说这是浪漫,也是辛酸的浪漫,含泪的浪漫。
选择集装箱蜗居,唯一的理由就是“每人每日6元”的低价。在深圳楼市均价已经上2万元的现实下,6元每天的租金足以成为无法抗拒的诱惑,让在高房价下无力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种希望是最低级最原始的,只是为了自己不用像流浪汉一样露宿街头,每天收工后,都能走向一个固定的方向。
蜗居的奇观,在每一个高房价城市上演。深圳有集装箱房,杭州有公厕房。位于笕丁路上的一所公厕内,十几口人安了家,吃饭睡觉都与恶臭相伴。十几年前,收入比现在还低的农民工还可以住进城中村的平房中或者合租小区房,今天,他们只能住在集装箱和厕所里了。明天,他们的蜗居又在哪里?
高房价绑架了城市。几乎城市的每一个行业,都在为高房价买单。高房价带来连锁反应,租金提高增加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又必然导致商品售价提高和工资要求提升——当然,这也会让GDP节节攀升。这样的GDP,代价是让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到起点。民工荒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民工收入赶不上生活成本的上升,辛苦打工一年节余寥寥,谁还愿来?
在光鲜的经济数据面前,一些人却在为能住进集装箱和公厕房而庆幸,为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着。当一些政府官员在为高房价和高地价喜上眉梢时,集装箱房和公厕房就是打在他们脸上的狠狠一巴掌。(方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