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精减的幌子缘何难掩机构膨胀之实

发布时间:2010-02-28  来源:唐春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背景 商水县政府办公室设28名秘书,其中6人是司机。就此事,办公室主任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工作人员称秘书是职务级别,属于股级干部。而此事在网上曝光后,商水县政府办公室的联系方式迅速“变脸”,原来有60多人的联系方式名单只剩下了4名主要负责人。(2月25日《河南商报》)

 严辉文

 说实话,如果不是政府网站泄密,局外人年年月月在听多了机构调整、人员精减之类的聒噪之后,不免要把重复的假话空话当真了的。谁曾料,在精减的口号面前,膨胀才是对机关人事更加接近真实的描述。

 说膨胀是一种必然趋势,是由党政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这种特殊性首先就在于公务员队伍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退出机制。机构改革了,超编的人员俨然要“退出”了;末位淘汰了,不称职的同志似乎也该“退出”了。但他们退出的只是工作,至多是对上交代的“编制”, 由几十年“为党工作”所付出的“没有功劳有苦劳”的讲究,尤其是与公务员们终身绑定的工资、待遇、福利、享受表明,他们仍然在机关存在着。一些人既然“退出”了,工作还得由另一些人来顶替。“故”虽然未能顺利吐出,但是机关仍然免不了要经常纳“新”。

 特殊性显然还来自于权力的随意性。虽然机构改革、人员精减,上有政策,也不可谓没有一定的严肃性,但下面执行起来,仍然允许有或者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一句话,该减的无论你给出多么优惠的政策,终归是减不下去的;而增加呢,则可能存在着各种理由、对策和借口。不给行政编制,增加事业编制行不行?没有事业编制,先把可用的人员借来行不行?找不到可借用人员,先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聘用制人员行不行?总之,只要能找得到合适可用的人员,有利于机关工作的正常甚至于异常运转,在人员的增加方面,党政机关负责人总是乐意动脑筋力争和踩线越位的。

 在就业形势吃紧之时,党政机关饭碗含金量已是更加诱人,令人垂涎。金钱、关系与权力的叠加,更是不排除有坊间所议论的一些特殊渠道仍然大显神通,利用规则、钻营缝隙、瞒天过海、上下其手的增人情形也是无法避免的。总之,在权力的随意性面前,精减只能像是一个幌子,而膨胀总是有千万个现成的理由。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