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春晚一只舟,载不动13亿人的需求
公正地说,春晚不是没有看头。今年这台春晚,有几个节目就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我心飞翔”,是首不错的诗朗诵,女飞行员及其扮演者,英姿飒爽,相映成辉。“一句话的事”,反映了夫妻生活中一个热点、趣点,有相当针对性。刘谦的魔术,真的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荣获金小丑奖的杂技,功夫也自了得。“小虎队”的 演出,受到八零后、九零后的推崇,在我们家也有几个粉丝。所有编导演职人员付出的劳动,赢得了应当赢得的笑声和掌声。
然而,还是出现了许多的批评和不满。
为什么?这里我只提出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需求多种多样。
一切文学艺术形式及其内容,都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譬如小说,再杰出再优秀的小说,也不可能成为全民的共同享受。以眼前而言,一部小说,热销的,有个几十万、百把万册就了不得了。我们的古代“四大名著”,可谓妇孺皆知,也并非所有人都看过,都喜欢。京剧很好,不看京剧的人多的是。不爱看梅兰芳的也不少。可我们的这台春晚,他的定位却是全国人民,是全国人民大年三十晚上共同的精神大餐。这目标能实现吗?一台春晚要满足十三亿人的需求,显然不能。
或者会问:当初的春晚为什么能受到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呢?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当初除了春晚,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和休闲活动,现在的选择余地大多了,不是非看春晚不可。如今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的需求都多样化了,总的是和谐与小康,具体到不同的人群,有的要房子,有的要职业,有的要上学,有的要医保,有的因自身的经历而对某些人和事非常痛恨,对某些事非常渴望,有的在娱乐上相当之前卫,要酷些再酷些,有的则想听听老歌曲忆忆旧…一台春晚如何满足这样许许多多不同的需求呢?
也许,真的应该以平常心看待春晚,不过就是个娱乐么?只须有几个节目能逗人一乐也就够了。爱看就看,不爱看就别看。有什么意见就提,不满意就说不满意,反正春晚也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吧。
也许春晚还是应该快些提高和改进才好。春晚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台龄”,媳妇都熬成婆了,而他在形式上、风格上、内容上,乃至演员的面孔上,都没有明显的改变、改进和提高,实在是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了。
只恐春晚一只舟,载不动许多求!(博友:我在傻等)[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