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1942年1月10日日记《本星期预定工作》第一条云:“对德运动倒戈工作之进行。”次日日记《预定》栏第六条云:“派齐焌赴瑞士。”1月14日日记云:“运动德国军队倒戈计划应告知罗斯福总统。”
怎么回事?1942年年初,中国抗战正处于艰难时期,蒋介石怎么会将手伸到欧洲,管起推翻希特勒政权的事来?
日记中提到的齐焌(1905-1981),字子焌,河北高阳人。其父齐宗颐(寿山),清末译学馆学生,与蔡元培同时留学德国,民初任教育部佥事。齐焌曾留学德国M unchen高等工业学校,后任军事委员会秘书,兼任德文翻译。1937年6月,随孔祥熙、陈诚等访问德国,订购军火,受到孔的倚重。1938年10月,参与《中德货物互换及贷款合同》谈判。1940年7月,和桂永清一起被蒋介石派往德国,任驻德使馆武官,对外则以“经济专员”的名义活动,在德国军事、经济两界结下广泛人脉。
一、德国内部反纳粹力量求助于蒋介石
1940年9月,齐焌到达柏林,继续结交德国军政两界人士。1941年初,蒋介石本拟召还齐焌,但驻德大使陈介却不愿放人,致电蒋介石称:“数月来,与各方面联络探访,深资臂助。若遽召还,恐启德方猜疑,且资敌方快意,并使经济界之为我奔走关怀者绝望。彼此重要时期,以暂留为宜。”
齐焌联系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军火商人克兰。克兰(H ansK lein),1934年1月,在柏林与塞克特上将、国防部长柏龙白、经济部长沙赫特等组织德国工业产品贸易会,简称“合步搂”(H A PR O ),从事对华军火贸易,任经理。同年8月23日,与孔祥熙在中国庐山签订物物交换贸易合同。1936年4月重订协约,由德意志银行向中国贷款1亿马克,供物物交换时资金周转之用。他在德国政府中没有官职,但与经济、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首脑都过从甚密,与中国的孔祥熙、何应钦、翁文灏等人也关系匪浅。1936年,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勋章。1937年在齐焌陪同下访华,会见蒋介石。1939年9月,德军进攻波兰,挑起世界大战。在此前后,德国内部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希特勒政府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反对其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力量。克兰是商界代表性的人物。
齐焌联系的另一人物是内阁部长沙赫特(H . Schacht,1877-1970)。沙赫特,经济学博士。1916年,任德国国家银行董事,1923年任总裁,受命拯救德国货币危机,获得成功,被誉为“金融怪杰”。1934年8月,任希特勒政府经济部长。1937年,因反对希特勒和戈林的过度军备支出政策辞职。1939年被免除德国国家银行总裁职务,但仍保留内阁成员的虚衔。他反对德、意、日三国同盟,主张对华友好。1940年10月15日,齐焌向蒋介石汇报与沙赫特密谈印象称:“彼对三国联盟甚不谓然。”次年1月21日报告云:“昨晤沙博士,对我国前途极表乐观,再三为钧座祝贺。”
齐焌联系的第三位人物是德国国防经济厅厅长托马斯(G .T hom as,或译托玛思、汤麦司,1890-1946)。托马斯,1908年参加步兵第63团,任少尉。自1928年起,到柏林国防部军队武器办公室参与处理军备问题。1933年12月,倡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代表德国工业界的统一代理处”,次年1月,“合步搂”即应运而生。1939年,成为最高统帅部经济与军备局长官。他认为进攻波兰将触发世界大战,德国的原料和粮食都不足以支持这场战争,因此,坚决主张“把希特勒搞掉”。他因负责军备,须从中国进口钨砂,与谭伯羽、齐焌、桂永清等接触频繁。
以上三人,托马斯是“合步搂”公司的倡议者,沙赫特参与创建“合步搂”,克兰是“合步搂”的经理。三人都主张对华友好,反对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形成“三人组合”。特别是托马斯,他既坚决反对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又在军内联系广泛,是反希特勒派别的中坚力量。
“三人组合”向齐焌透露反对希特勒的密谋是在1941年。当年4月,沙赫特偕夫人到瑞士旅行,与避居当地的克兰商定,希望蒋介石派宋子文自美国到瑞士商谈。同年5月15日,克兰约齐焌到瑞士会面。克兰告诉齐焌,已在德国国内秘密联络大量“友人”,准备将来组织新政府,改善国际外交。29日,克兰派其原私人律师爱尔哈特上尉自柏林到瑞士与齐焌继续晤谈,长达8日。爱尔哈特称:将来,德苏大战必不可免,德军上下将领均对国社党当局严重不满,反对政府者大有人在,均正秘密进行中,以备将来有所作为。“国内友人”希望克兰先生代表德方,认真寻觅国际路线,沙赫特博士、托马斯将军均请克兰转托蒋介石,“负责代德国友人与罗斯福、丘吉尔取得相互间的谅解与联络”。至于“德国内部如何解决,一般友人自有办法。”爱尔哈特要求齐焌立即飞赴重庆汇报。事后,齐焌即电告蒋介石,要求返渝,得到蒋的同意。6月9日,齐焌返回柏林。12日,再次会见爱尔哈特上尉。爱尔哈特当时在托马斯将军部下工作,充当托马斯和克兰之间的联络员。他建议齐焌尽速会见托马斯和沙赫特。
此后,齐焌即在柏林紧张活动。其日程及会晤情况如下:
1、6月13日,齐焌到德国国防部经济署会见托马斯将军。托马斯主要关心希特勒下台,恢复和平后,西方各国能否公平合理地对待德国。托称:“我们对委座(指蒋介石———笔者注)之贤明政治态度及其抵抗决心十分钦佩。”“如世界各大政治家确有正大决心,树立一公平和平,则为全世界之福。当然,将来谈判最大障碍为希特勒,我们亦知希氏退休然后可谈,但我们不愿(在)希氏退休(后),德国仍无公正和平地位。事当慎重,故须先获得国际间之保证。”托马斯保证,新政府成立后,“除去经济合作、资源分配公允,并共同解决失业问题以外,我们对西欧各国毫无野心。”“我们将裁(军)到50万或30万。”托表示,自己别无要求,“惟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平早日恢复。”自己届时将退职,与克兰同到中国一行,协助“委座”建设中国。
2、6月14日上午,齐焌到沙赫特的柏林私人寓所与沙会晤。沙很高兴,声称“好极了!好容易有了办法。”他说:“吾寻觅路线,已非一日。”“现看世界各国领袖,只有蒋委员长一人为最适当。不但对英美有关系,而对我德人亦特有好感。而吾辈德人又最相信委座,尤其德国军人备予崇拜。”“只希望委座以委座之地位,以委座之人格与声望,肯帮助德国告知罗斯福、丘吉尔,德国已有势力雄厚人众,准备取消目前政局。”他表示:希望取得“国际间之谅解”,保证在希特勒“退役”后即可恢复“真正和平”,否则,德国内部不会采取任何举动。“如得到此项谅解,则德国内部我们自有办法。”
沙赫特盛赞罗斯福,认为不失大政治家作风,希望蒋介石能派大员与罗一谈。他表示,自己仍是德国政府的不管部长,自夺取奥国以后,政府就没有召集过内阁会议,因此,自己对希特勒等一二人决定的政策不能负责。他特别对齐焌说:“若不知兄为委座亲信人员,何敢露骨如是。”他并说:“希特勒等严禁人民自由发表意见,并自有野心,与军人势不两立,兼以希特勒穷兵黩武,民间不满,已非一日。此间准备举动之人已不是少数,各方面力量雄厚,直达国社党高级干部,但不能一一相告,今若在国际间得到保证,则可更为易办。”
3、6月17日下午,齐焌往见拉伯苏将军,拉称:“此种局面终不是永久现象,将来终有一日改变,变化之速,亦必突然。但请转达委座,我国国人敬佩委座之为人,为数甚众。”
4、6月18日下午,托马斯将军在其公馆为齐焌饯行。托称:“委座为中国无二之领袖”,“(中国)最大难关亦已过去,将来国际合作,仍以委座是赖。”
5、6月19日下午,齐焌到沙赫特公馆晤谈。沙阐述未来新德国的内外政策设想:
(1)国际和平原则:以耶稣博爱精神共谋福利,以道义为国际谈判基础,恢复国际相互间之信用,遵守条约。
(2)共同解决面包问题。资源公允分配。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自由,打破层层税关。工业与农业国家相互调整其差别。工业先进国家援助落后国家建设,提高世界上之生产以增强购买力。共同解决失业问题、社会问题。共商调整贫富过甚之分。国际合作,消灭国际化之共产主义及马克思主义。
(3)民族自决。各国独立自由。国家政体应允许人民有参政机会,以免少数人霸权、独断专行。欧洲无自主能力的弱小国家应允许其自主加入某邻居大国的经济政治范围。
除以上设想外,沙赫德并向齐焌阐述了工作步骤:(1)如委座肯代为努力,英美领袖赞成,请用最速、最秘密的办法报告,并请英、美负责人表示:只要求希特勒退休,并不仇视德国国民。如德国国民推翻希氏,则战事即可罢休,德国可根据上述原则获得真正和平。(2)最好以英、美民众团体方式声明,保证将来国际和平条件。(3)各国作战,仍照各国原有计划继续进行,谈判、商洽完全是另一件事。如联络顺利,相互呼应,宣传得法,从旁协助唤醒德国国民,则事情将更易办理。(4)通讯地点以瑞士最为相宜。除克兰先生外,亦可与沙赫特在瑞士的代表哥则卧斯博士一谈。(5)德国内部变化以今年秋季为宜,其时当在德国军队解决苏德战事至相当程度之际。
沙赫特最后叮嘱齐焌:“以后吾人性命全在兄等之手,切望谨慎进行为祷,甚望早日获得好消息,并请敬候委座。”
至此,齐焌已经掌握了“三人组合”反对希特勒的基本情况及其计划。6月22日晨,苏德战争爆发。24日下午,齐焌到德国国防部会见托马斯,讨论苏德战事。27日下午,齐焌再次到国防部,向托马斯报告,德国政府将承认汪伪政权,托不信,声称不久以前,希特勒还表示,决不轻易承认汪伪,希特勒不至于“不智如此”。当晚,托马斯打电话给齐焌,证实确有此事,已通过开泰勒及戈林、希特勒之间的联络武官转托戈林,向希特勒陈说利害,但恐已难挽回。28日上午,齐焌与托马斯会晤。托懊丧万分,表示承认汪伪实为最大错误,惟望“贤明如委座者,不至怪怨德国国民,德国友人对委座之信任决不改变”。齐焌告以中国政府必将与德绝交,托马斯表示,无论如何必须恢复邦交。他希望蒋介石能批准齐焌早日归来,充当与“德国友人”之间的“联络员”。
德政府于7月1日宣布承认汪伪,中德随即绝交。2日中午,托马斯及沃尔夫公司经理普朗克博士邀请中国驻德大使陈介午餐,对两国绝交表示“至为遗憾”,决心继续维持中德友好关系。饭后,托马斯私语齐焌:吾人所谈之事,现在更应进行。他要齐焌与克兰详细商讨,早日动身。
7月3日晚,齐焌离开柏林。4日到瑞士。6日再赴柏林,7日会见托马斯,托表示,中德两方友人切不可改变友好关系。他甚愿不久后到瑞士一行,与克兰晤商一切。必要时,克兰应亲赴重庆。托马斯估计,德军的对苏战争必将胜利,将来共产主义的俄国将不复存在。当晚,齐焌再次离开柏林,8日到瑞士,与克兰详谈。克兰表示,自己是中国“唯一老友”,现在希特勒、里宾特洛甫承认汪伪,中国更应全力帮助(我等),反对希氏。他说:“我虽德人,但常以中国利益为念”,希望蒋介石“勿置德国对委座最忠实之老友于不顾”。他希望蒋介石能委派大员与齐焌到欧一行,在瑞士与德国方面的“要友”商量,而且可以就近赴英,与顾维钧商量,加派人员在欧活动。他并提出,希望蒋介石能提供他和夫人的中国护照,以便必要时经美来华。
此次谈话,克兰向齐焌透露了若干最重要、也是最机密的内情:德国国防军中有十余位元帅,连同老友莱谢劳将军在内,内心都对当局至为不满,但莱谢劳是希特勒委任的元帅,不可能轻易举旗变政,因此将来的领导人会是其他人。爱尔哈特上尉曾建议,以戈林为政变时的临时元首,克兰表示不赞成,因为戈林的罪恶并不少于其他纳粹分子。克兰并称:托马斯是现役大将,柏林武装警察司令达律格将军等都参与密谋。他表示:“事之成否,全赖委座同意,相信罗、丘两氏亦聪明人,未见不予最严重之考虑。”通过谈话,齐焌了解到,在德国军队中反对希特勒的力量已经相当庞大。
早在1938年至1939年之间,德国国内、军内就逐渐形成反对希特勒的派别。其中一部分人熟悉西方。他们既希望“搞掉希特勒”,又希望在建立没有希特勒的新德国后能与英、法平等相处。这一部分人曾通过几条渠道和英国人,包括丘吉尔、艾登联系,也有人和在瑞士的美国战略服务处的艾伦·杜勒斯联系。
另一部分人则亲华,希望通过蒋介石与美国、英国建立联系,得到美国、英国的保证。克兰、沙赫特、托马斯的“三人组合”就是这一部分人的代表。
二、蒋介石决定派齐焌赴欧,联络德国反纳粹力量
齐焌摸清了德国内部反纳粹力量的情况后,即向蒋介石申请归国汇报,蒋批准。7月14日,齐焌致电蒋介石,告以此次返国,“事关德国国内演变情形及国际大局,信其极为重要”。月底,齐焌到达纽约,将上述情况向宋子文作了通报。约在10月上旬,回到重庆。
齐焌在回国之前,已于7月15日在瑞士写成《机密报告》(一)。回到重庆后,又陆续写成三份机密报告。其时间分别为10月10日、13日,11月13日。其间,蒋介石曾于10月28日召见齐焌。在上述《机密报告》中,齐焌向蒋介石详细地陈述了德国内部反纳粹力量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对蒋介石的要求,内称:“彼等筹划已非一日,实力甚巨,有军部及经济(界)人物为其后盾,虽国社党警察之防范甚严,而范围日益扩大,德国民众如能得到国际上项保证,则潮流奔放,事将易办。”齐称:根据沙赫特的意见:“德国政变以秋季为宜”。“德国人对钧座至深信仰”,“请钧座接受此项伟大问题,恢复世界和平,救德民出永久战争。”其具体要求是,请蒋介石“委托人员一人,代为向英美领袖人物(接洽),以期获得相当保证,再求进一步联络。”报告送呈后,暂无回音。
齐焌回国后,克兰一直焦急地等待消息。10月25日,克兰自瑞士致电齐焌,告以收到抵渝之电,询问在华盛顿时的电报是否收到?电称:“德内部情况日益严重,将来演变,当不出吾人之已意料。事关重要,深盼兄早日返来,以利前途。到渝后晋谒委座,谕示如何?急盼相告。”电报中,克兰告诉齐焌:桂永清做事不甚小心,写给托马斯将军的信件被德国当局查获,给托马斯带来严重麻烦。托马斯大为不悦,拒绝再与桂永清有任何来往。克兰并称:托马斯将于下月初来瑞士一谈。11月18日,齐焌将克兰来电呈报蒋介石,意在促蒋作出决定。
齐焌提供的是极为重要的情报,但蒋介石一直在思考,没有立即作出决定。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局势的变化使蒋介石立即亢奋起来,迅速采取一系列对策。
(1941年)12月8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常会上讲话,提议太平洋反侵略各国应立即成立正式同盟,由美国领导,成立同盟国盟军总司令部;英、美、苏三国与中国一致对德、意、日宣战;联盟各国应相互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之前,不对日本单独媾和。
当日下午,蒋介石约见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和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提议中、英、美、苏、荷、澳等国结成军事同盟,在美国领导下共同作战。同日晚,又召见英、美两国驻华武官,建议成立中、美、英、荷四国联合作战机构。
12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文告,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宣布对德、意处于战争地位。当日,罗斯福、丘吉尔分别致电蒋介石,表示将加强友谊,共同奋斗,征服暴日。第二天,蒋介石分别复电,表示愿贡献其所能,与友邦共同奋斗,扫除共同之敌外,又连续发表《告全国军民书》和《告海外侨胞书》,号召与英、美、苏等友邦并肩作战。
12月11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提议反轴心国组织联合军事会议。12日,罗斯福复电,同意蒋介石的意见,在重庆召集第一次联合军事会议。12月17日,中、美、英、苏四国军事代表在重庆集会,商定在重庆设立包括荷兰在内的五国联合作战机构。蒋介石提出,盟国应集中兵力于东亚,在1942年内击败日本。
12月23日,中、英、美三国代表再次在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重庆设立由何应钦主持的中、美、英联合参谋会议,在缅甸设立中英联军统帅部,建立中国远征军。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组织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统帅,指挥在中国、安南、泰国境内的联合国家部队。
次年1月1日,中、美、英、苏、荷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克兰等人仍在焦急地等待齐焌和中国方面的消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克兰再次致电齐焌,希望早日获得中国方面的“谅解”,以便进行,同时希望电汇2万美元,请蒋介石“并予协助”。(转引自《齐焌渝来电》,1941年12月10日,宋子文文件,46-3。)
12月10日,齐焌电告宋子文,由于日美开火,蒋介石似乎暂时无暇积极讨论德国问题(《齐焌渝来电》,1941年12月10日,宋子文文件,46-3)。同月18日,克兰再电齐焌,表示“友人等仍盼继续努力,代为进行”(《齐焌渝来电》,1941年12月23日,宋子文文件,46-3)。
正是在克兰等不断来电催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的状况下,蒋介石终于在1942年1月做出决策,派齐焌赴瑞士,发动德国军队倒戈,并且将有关计划报告罗斯福。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上,蒋介石一向主张“先亚后欧”,反对英、美的“先德后倭”策略。他担心,盟国全力注意德国,将使东亚战局延长,日军即可利用当地民族的“反殖民”心理,反对英美,东亚战局将不可收拾。因此,尽管他认为“此时德国崩溃,于全局非利”,但是,权衡之下,他还是向瑞士派出了齐焌(参见《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2年1月14日)。
三、齐焌赴欧,转报反纳粹力量的举事时间和条件
1942年3月,齐焌奉蒋介石之命到达瑞士,以该地为基地进行工作。之所以选择瑞士,一是因为瑞士与德国邻近,交通方便,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当时德国内部的反纳粹成员不少人聚居该地,联络方便。
齐焌到达瑞士首都伯尔尼之后,陆续发回的情报有:
1942年5月19日、22日、24日各电报告:1941年冬,德军损失严重,希特勒计划在南线截断英美的援俄路线,企图通过伊朗占领波斯湾;德日积极合作,达成日本攻俄谅解;德国虽盼日在远东成立攻俄第二阵线,但日本则坚欲在南洋阵地巩固后,出其不意攻俄(《齐焌瑞京来电》,宋子文文件,47-2)。
1942年8月18日、20日、21日、27日各电报告:德陆军在苏损失至巨,作战日益困难,无相当军队可以调派;希特勒希冀在夏季攻势前,尽快击溃俄军,进至乌拉尔,然后倡言和平,形成包括欧洲大陆、北欧、巴尔干在内的“大德势力范围,由德独裁”;德国仍力促日本进攻西伯利亚。电报并称:“(德军)冬季粮食日难,人心将极度不满,国民多数不盼侵略胜利消息,渴念和平。英美宣传轰炸将日渐剧烈,倘符实,德国内部反对派活动将易于发展。若第二阵线亦成事实,德大局必更严重。”
1942年8月31日续电报告:“日本调停德苏(战争)传说及其成功可能性,不敢置信,正在探洵。”“沦陷区各国仇德心理普遍坚决,并与日俱进。”“9月初旬可获新消息”,“报告前面呈重要事件之进展程度”。所谓“前面呈重要事件”,即指德国反纳粹力量推翻希特勒政权的计划。
1942年9月8日发电报告:日本政府因德国不断逼迫,令驻德大使大岛向希特勒承诺,准备向苏联西伯利亚进攻;德军部认为,中国最近反攻目的,在于减轻苏俄负担;日前隆美尔元帅曾奉新令,急求攻破英军阵线,占领埃及。
希特勒进攻苏联,初期进展顺利,但是逐渐受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失败连连。在此情况下,希特勒不思反省,一意孤行,接连免除了布劳希奇、博克、龙德施泰特、勒布、古德里安、赫普纳等高级将领的职务,自任陆军总司令。1942年1月底,克兰致电齐焌,报告希特勒指挥失误,德军将领与希特勒发生矛盾等情况,电称:“希特勒独信在冬初击溃俄军。自第二次攻势未成以后,陆军将领曾劝严守斯莫陵斯克,准备来春攻势,希竟强令进攻,内部不和,后以俄反攻,德惨败,内部意见更深,将领颇多免职或辞职,(希特勒)自兼陆军总司令,准备坚守。”(转引自《齐焌渝来电》,宋子文文件,46-4。)1943年2月,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全歼德军,德国内部矛盾加剧,一方面德军高级将领与希特勒发生争执,迫使希特勒不得不让出部分军权。另一方面,德国人民对希特勒的怨愤也在增加。有关情况,齐焌不断向蒋介石和宋子文通报。
关于军方。4月8日齐焌发电称:“德大将与希特勒及重要纳粹争执,尚未解决,但大将如勃克曼斯坦及其他友人多数恢复总司令职权,虽然总指挥权尚未掌握,但积极指导目前作战。希特勒经此次东线惨败刺激,神经颓丧。”电中所称“其他友人”,指秘密参与反纳粹的德军高级将领。
关于德国民众。同电报告称:“军民对希特勒及纳粹信仰消灭殆尽,且国内恐怖政策日厉,小职工商一律停顿,中等阶级遭摧残,国民怨懑。”该电的核心部分是反纳粹力量的动态。电称:查此间重要友等,对大局前途甚感(有)把握。虽然事关艰巨,日期不能预定,但希望今年6月对内有最后之动作。
当时,英美方面对战后德国提出了许多严酷的条件,反纳粹力量不愿接受这些条件。电称:探报重要友等,仍盼推翻希特勒,彻底消灭纳粹党及主义以后,德国获国际平等地位。然最近英、美对处置战后德国种种表示,例如无条件投降,长期解除军队,监视教育,改革德国民精神,英美派员掌握敌方行政等,能否办到且无论,结果即武力占据德国一二十年之久,等于殖民地待遇,德人此种忧虑甚〈重〉,愿早日改革德内政,本民主精神,平等自由,求国际合作之友(人)等工作甚感困难。(《齐焌瑞京来电》,宋子文文件,47-2)
齐焌担心:“英美倘坚持此项苛求,则未来德国新政府,亦有宁与苏俄彻底合作,不愿沦为英美殖民地之可能,似应注意。”(宋子文文件,47-2)
据德方资料,反纳粹分子当时对西方的要求是:在他们逮捕希特勒并推翻纳粹政府后,盟国就同德国媾和,与非纳粹政府谈判一项体面的条约?如遭拒绝,就转向苏联。(《第三帝国的兴亡》(下卷),第1196-1197页。)德方资料和齐焌电所云,完全一致。
显然上电所云,都是德国反纳粹力量与齐焌交涉的内容,也是反纳粹力量希望通过中国取得的国际保证。蒋介石理解他们的意图,于接到齐焌的电报后,立即致电时在白宫访问的宋美龄,要她转告罗斯福总统,请其注意,电称:
据报,最近纳粹对内宣传,常以英、美最近战后政策之种种表示,与前年《大西洋宪章》日形歧异,致使德国各方深恐如无条件投降,英、美长期解除德国军备,监视教育,并主接防德国地方行政等,致一般愿早日推翻希特勒者,均踌躇不前。倘英美坚持此种苛求,则未来德国新政权,宁愿与苏联合作,不愿沦为英美之殖民地等情。为促成德国内部运动起见,此种心理不可忽视。希将此意对美政府委婉说明,加以注意。(转引自《古达程渝来电》,宋子文文件,47-2。作者按:古达程,名兆鹏,宋美龄秘书,曾在蒋介石侍从二处工作。)
宋子文也接到了齐焌的上述电报,他没有马上向罗斯福汇报,而是首先核实情况。
5月8日,宋子文复电齐焌,解释英、美方面之所以条件苛刻的原因:“弟意英美因惧俄德速和,故发表对德如此苛刻条件。现德在北非及俄境惨败,联军力量日益膨胀,并已决定侵欧,德失败不过时间问题。”
宋子文表示“急欲得知者”:1、德内部是否如上电所述,将于6月对希特勒有最后动作?2、联军占北非,可利用地中海航线,德是否将由西班牙攻直布罗陀?当时,德国方面在苏联境内发现惨杀数千被俘波兰军官的坟墓,宋子文也希望了解:“内容如何?”(《致齐焌电》,宋子文文件,46-6。)
5月19日,齐焌复电宋子文,报告希特勒的权力虽有削弱,但纳粹党人尚在顽抗:纳粹与正统军人争权,自东线惨败,尤以史丹林格(斯大林格勒)大牺牲,若非军事领袖自动改正希特勒作战计划,收拾残局,兼天气骤暖,否则不堪设想。如此费尽力量,亦未能迫希特勒让出政权,因纳粹党及其信徒拼命反对所致,且希特勒少年团训练新完成,未上火线,盲从党部之青年士兵为数尚巨。盖党部深信一日失军权根据,生命终了,故顽抗。(《齐焌瑞京来电》,宋子文文件,47-2。)
齐焌称,在此情况下,反纳粹力量的顾虑在于:“倘予武力解决,必大流血,甚至内乱,全国瓦解,乃友(人)等极欲避免者。”他报告说:希特勒已经决定今春对苏继续取攻势,击溃苏军占领莫斯科。然后分兵援助墨索里尼,抵抗英、美。希特勒坚信,德、意在突尼斯能支持到今秋,从而将英美联军对欧洲大陆的总攻击延至今年底或明年初。与希特勒的估计相反,德军中的反纳粹将领认为,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必遭挫折,至多勉强招架,苏联大反攻,德国民众及军队对希特勒及纳粹的残余希望尽失,届时将是反纳粹力量的举事之时。电称:
友等认为彼时方可有把握,不必终流血,短期内痛快解决,并认为此种事件之开始,当在今年6月,但大局演变莫测,友等亦不能预定确期。然于6月起,最近将来动作之期不远矣。
1941年沙赫特在会见齐焌时,就曾预言,反纳粹的举事时间在当年6月,现在则推迟到1943年6月了。这一年,反纳粹力量确实有所动作,不过,造成巨大影响的举动还要等到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