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好医生流动难折射医改难题

发布时间:2010-02-09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吴 帅

《一位中国医生的法国来信》写道,中国医生流动被制度卡死,全国人民看病逼上协和。在中国,医生是深深的依附在他所属的医院的,各种法规和现实情况都完全限制了医生的流动。受到良好训练的医生不能从大医院流出,新毕业的医科生自然也不能顺利的流入。要合理引导经过住院医阶段的医生离开大医院,进入小医院或社区医院工作,而这恐怕是最大的难点。(《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名医生,我是基本认可这一种判断的。但在我看来,医生的流动被“卡死”是人为造成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制度的原因。

 我国并不是没有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甚至多年以来,卫生部门也一直频频颁布政策文件,提醒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这一种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质量。问题在于,具备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资历的只是少数的公立大医院,作为承担这一种社会责任的唯一主体,他们的态度致关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与支持,要落实这一种对社会影响深远的医疗制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疗人才,这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出现这种“大医院高级医生流不出,医学毕业生又进不去”,医生流动制度被卡死的现象,无疑就是一种真实的态度写照。

 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令人失望的现实。或许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大医院培训住院医师往往是一种“赔本”的买卖。对一个医疗机构而言,高年资医生,尤其专家教授,是医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医疗市场竞争化的当前,医院又怎会轻易地放任其自由流动呢?

 问题在于,公立大医院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定位?是市场化经营,追求赢利第一、竞争第一的企业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的政府事业机构,以公益性第一,以为民众提供可靠的服务作为建设核心?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大医院显然应该承担起这一种“赔钱”的买卖,并且积极促进人才的流动,为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住院医师培训职位。

 当然,要促进受到良好训练的医生自由流动,单纯强调医疗机构服务意识觉醒,实现自身转变是不够的。政府卫生部门的主导推动,积极的督促,使公立大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回归公益,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所在。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