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畸形发展路径让那里成了国际炒楼客的天堂,“上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是泡沫经济的必经之途。
楼价一天涨数千元/平方米、投资客一人拿现金买入60套房、5天时间全省商品房销售量就达到2008年全年水平……随着月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房地产业迎来令人瞠目的“新纪元”,海口、三亚、琼海各地房价一路飙涨。
近半个月来,在海南岛火热上演的这幕楼市狂野剧,正用越来越高分贝的旁白警示着人们:此地热钱汹涌,泡沫飞舞,风险正在迅速发酵。连住建部官员都坦言,海南楼市已经释放出危险信号。这绝非耸人听闻。在一个“国际旅游岛”的利好信号刺激下,竟在短期内吸引十万浙商、数百亿元游资争相涌入,并制造大面积“涨停”式的楼价,这种疯狂,无论如何都值得警惕。
上世纪90年代初,同样在这片热土上,借特区之机,那一幕幕高歌猛进、烈火烹油的图景,与今日何其相似!结果有目共睹,前些年去过海南的人,无不对那些临街矗立、空空荡荡的“鬼屋”记忆犹新。教训还远非这些——北海,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过一波疯狂的房产开发热,后来泡沫破裂,被称为“中国泡沫经济博物馆”,据统计,被烂尾楼套住的资金超过200亿元;迪拜,畸形发展路径让那里成了国际炒楼客的天堂,房价一度飙升至20万元/平方米,但一场金融危机发作,楼市遭遇惨烈暴跌。“上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是泡沫经济的必经之途。
到底是谁好了伤疤忘了痛?投资客们当然是最直接的推动力。但我们很难从道义上去谴责炒楼团。更需反思的是:为什么其他行业对民营资本大门紧闭,而楼市却往往对热钱大门洞开?这与一些地方的政策导向分不开。几年前,海南已经悄然改变自己的定位,欲做旅游大省;此番“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出台,给了海南旅游业发展进一步的施展空间。但长久以来,我们似乎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要是“国际化”,就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房地产市场和高房价,否则不足以形成这种地位。
针对游资狂热进军海南楼市,海南省主要领导向各市县官员发出训诫:海南不能再陷房地产泡沫泥潭。但我们也看到,海南省住建厅曾表示,海南在旅游业带动下,已形成以岛外人士购买为主的房地产市场,海南彻底摆脱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同时,海南还明确提出把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让旅游房地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岛外人士购买为主”的楼市,就是健康的、就能“彻底摆脱泡沫经济”?虽然海南明确表示不会做“翻版迪拜”,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模式,不正是迪拜由疯狂到幻灭的路径吗?
有人会说,克隆迪拜模式又如何?高风险高回报嘛;何况,中国这么大,在一个省做做实验,不会影响大局。其实不然。一个地方楼市的非正常逆势飞扬,传染性很强,容易助长整体投机气氛,鼓励其他地方也争相搞起类似的“旅游房地产业”或者其他什么花样的泡沫产业,走钢丝式地求快、求“高端”,为国民经济新的结构性失衡埋下伏笔。迪拜模式,当引以为鉴!(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