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澳门风云见证人马万祺

发布时间:2010-01-14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前夕,记者特意叩访了德高望重的“澳门老人”马万祺。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这位90岁的老人普通话比想像的流利,思路也异常清晰。整个访问期间,记者一次次为老人的拳拳爱国之心所打动,更敬重他对澳门及祖国的发展所给予的关注……

  

  “莲花喜爱艳阳天,安定繁荣美景妍,祖国关怀恩义重,前途似锦众心坚。”这是马万祺的一首诗作,也是他对澳门回归以来的一个最好总结。回归祖国1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沿着“一国两制”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在澳门进行了创造性的成功实践。

  1999年12月2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威风凛凛地站在受到百年殖民统治的澳门土地上时,当地10多万居民自发地夹道欢迎,许多澳门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澳门即将回归的动议发出之前,葡萄牙政府在与中国政府的谈判中曾提出,多年来葡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也不能驻军。当时中方一位谈判人员认同葡方这一意见。马万祺获悉后,立即向新华社澳门分社(即现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负责人表达强烈意见,请即向中央反映。采访时,说到为什么非常坚决要求在澳门驻军,马万祺说:“驻军反映国家主权,你没有驻军,有什么事情怎么办,无论多无论少,一定得有驻军,这是国家主权问题。”

  当中央接到马万祺对澳门必须驻军的意见后,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研究,让新华社澳门分社转告马万祺,中央同意他的意见,“一定在澳门驻军,请放心”。事后证明,中央驻军澳门的决策与马万祺的看法是相同的。

  1999年5月1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在澳门旅游活动中心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何厚铧。投票结束后,马万祺感慨万千:“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呀!我们澳门人自己选出了领导人。400多年了,澳门经历了127任葡萄牙任命的葡人总督,占澳门人口96%以上的华人不仅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更丝毫没有参与的权利。结束殖民统治是澳门绝大多数居民百年来的期盼。”

  这年11月,当驻澳部队第一次在珠海南屏营地公开亮相时,澳门各界人士300人前往参观。这是近400年来,驻军澳门的第一支中国军队。

  马万祺深有感触地说:“澳门回归前,治安状况很不好,社会上常有打打杀杀、绑架的事情发生,很多有钱人不敢在澳门逗留,有条件的家庭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读书。令很多工商界人士都想离开澳门,有些人想投资也不敢来,大家对社会治安状况一度很悲观。澳门回归以后,治安好了很多,整个社会环境平静、安宁。”他感慨地说,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作坚强后盾,这对黑帮和犯罪分子有强大的威慑作用,“官军捉贼”,使他们不敢以卵击石,再在澳门“搞事”。“有了这个驻澳部队,澳门的治安警察们更有胆量,腰板更硬了,他就可以真正出来执行他的任务了”。

  “澳门回归后,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经济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回归前的澳门,经济萎靡不振,连续多年负增长。回归后,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政府财力较为丰厚,财政收支连续保持盈余,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马万祺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大家看好澳门前途,不少外商都到澳门来投资,设立代理处。澳门经济还有上升的空间。

  谈到他自己对澳门回归做出的贡献时,马万祺笑了:“我几十年来所做的这些工作也说不上有什么成就,只是心存爱国爱澳之心,做一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虽说是做了一些社会工作,但每一件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19年12月12日,马万祺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南岸村。

  1936年底,17岁的马万祺开始真正涉足商场。他为人随和,商运通顺。

  1938年,广州沦陷时,马万祺经营的信兴、信栈、升平、升昌、永和兴等粮食、土产批发商行均被日军炸毁烧光。后来,他避居香港,成立泰生行和永裕昌行。1941年12月,日军铁蹄踏进香港,马万祺创下的一点基业又被日军掠夺,所幸的是,他因处理商务滞留澳门,免遭战祸。从此,他便扎根澳门。

  到澳门后,马万祺开始拓展事业,他先后组建了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号等公司。就在事业日渐兴盛的同时,他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中国人在澳门这块自己的土地上并不是真正的主人。1948年,他加入了澳门最大的民间组织中华总商会。在澳门回归以前,总商会一度是澳门各界人士从殖民统治者手中争取权益的代言者。作为中华总商会的负责人之一,在维护澳门工商界正当权益的时候,马万祺总是站在最前面。

  马万祺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是在1954年。他回忆道:“那是共和国成立5周年,我以港澳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盛大游行,晚上还同10多万群众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跳舞观烟花。”然而,令他长期不能释怀的是,澳门当时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197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4月3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宴请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代表,马万祺夫妇被邀请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代表招待会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政协主席的邓小平主持。“在人民大会堂几千人的晚宴上,我有幸被安排坐在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先生旁边。那是他第一次和我谈话,我感到很亲切。他谈到国家当时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计划时说,中国现在政治局面和社会情况已得到稳定,但国民经济还不是很强大,工业、轻工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农业也很落后。他希望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团结起来,共同参加祖国的建设。我很赞成。我认为,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总结成功和挫折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外来好的经验与技术,还要多引进科技人才。我的意见得到许多与会者的赞同。邓小平先生十分重视搞好经济,说明他非常有眼光。”马万祺回忆说。

  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后,邓小平邀请马万祺在人民大会堂见面,请马万祺转告港澳朋友——“一国两制”是可行的。

     三

  马万祺既是一位政界要人、工商巨子,同时也是一位诗词大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和他有过交往的文坛泰斗夏衍说:“万祺兄于经营工商业、服务社会之余,仍能以诗词抒其怀抱,其情挚,其言真,信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

  现在能读到的马万祺最早的诗作,是1937年冬的《同仇抗敌》:“可恨倭奴太逞凶,同仇敌忾怒发冲。牺牲已至关头后,万众一心扫孽戎。”在他十七八岁时写出的一些较早的诗作里,有一首《遥寄延安》,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赤子情怀。诗曰:“倾心引领延安望,战火燃烧介睫眉。荆棘满途无可奈,忍将悲愤寄灵台。”其仰慕革命圣地随时打算奔赴前方的赤心跃然纸上。马万祺一直希望能前往延安,然而,当时内地处于抗日烽火中,因联络中断而未能成行。

  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冲进“总统府”,宣告国民党政权的灭亡。马万祺闻讯,兴奋异常,夜不能寐,赋诗言志:“闻道大军过长江,雄师勇猛世无双。滔滔天堑等闲渡,楚楚南都旦夕亡。箪食壶浆迎解放,佳肴旨酒庆重光。倒悬已解人欢畅,歼尽顽军早建邦。”

  1998年12月20日,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牌揭幕时,马万祺当场即兴赋诗一首:“卜灯屈指报佳期,告慰神州父老知。历史广场分秒显,慈怀计日庆相依。”随着澳门回归日益临近,他又诗言:“澳门咫尺归期近,祖国关怀万缕情”。在澳门回归这一举世瞩目的特殊时刻,刚刚参加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老人,激动难抑,激情填词《调寄临江仙》:“四百余年长盼望,澳门今喜回归。普天同庆贺佳期,神州歌盛事,国土尽朝晖。领袖亲临情万丈,五洲宾客增辉。政权交接纪威仪,光荣留史册,妈阁展雄姿。”

  马万祺的每一首诗词都记录了他的亲见亲闻,既是人生感触的抒写,也是历史风云的记录。 他的诗词或抒情,或言志,或感时,或记事,或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无一不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而跳动,随着祖国前进的脚步而前进。

  1990年7月,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宣告成立,首次会员大会上,大家一致推选马万祺为名誉会长。

  马万祺、罗柏心夫妇育有7子2女,都是学有所长,事业有成,热心服务社会。

  马万祺向来重视对儿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儿孙从小爱祖国爱人民。他常告诫自己及子女切不可忘记坎坷苦难,必须向有困难者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要“施己慎勿忘,施人慎勿记”,谨记曾经援助过自己、教育过自己的良师益友。为国为民为社会而疏财仗义,是他为人的宗旨。他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对国家民族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1950年,马万祺协助内地驻澳门国营机构抢购战略物资,支援大军解放海南和广西;改革开放初期,他又率先向珠江三角洲投资,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1991年华东水灾,他向灾区捐赠港币100万元,在国家有危难时他从不吝于出手……虽然身在澳门,但是对祖国,马万祺总是以拳拳之心、赤诚之情相追随。

  谈起祖国,这位从10多岁就投身抗日战争烽火并从此走上为民族振兴而奋斗道路的老人很动感情。他说:“国家国家,祖国是国,澳门是家呀。回归前和回归后,祖国对澳门的关怀和帮助,就如母亲对她最疼爱的孩子那样。就凭这一点,澳门人对祖国的爱,不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赤诚。”同时,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个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澳人治澳’团队已经形成,而且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炼、巩固和壮大。这正是澳门特区能取得骄人成就的关键所在。”

(作者:吴志菲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