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大雪寒潮铺开民生考卷

发布时间:2010-01-13 10:32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眼下,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像《阿凡达》这般让人望眼欲穿,年轻的影迷们声称“不看《阿凡达》,你就OUT了。”影院里乌泱泱的人们不见得个个喜欢《阿凡达》,可以肯定的是,多数人捧场《阿凡达》,不过是想看看它到底有多神奇。一部“被持续神化”的电影,就这样营造出热气腾腾的场面。

不过,这样的热气腾腾并 没能驱散室外的寒潮,大自然的温度依然冰冷。1月10日最新的气象消息,新一股冷空气继续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多雨雪天气。持续的寒潮刺激着人们盼望“回暖”的念头,是的,没有哪一个冬天,像2010年的冬天这样让人们如此盼望一个“暖冬”。2010年元旦刚过,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新疆等地便迎来了开年大雪,经过大面积大雪“洗礼”后的中国大地又开始接受寒潮的考验,华北局部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2摄氏度,人们不得不体会着什么叫“三九四九冰上走”。

从大雪降临的那一刻起,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少有闲情逸致去体味飞雪飘扬的乐趣,踏雪而歌似乎成了都市人的奢想。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关心的是,大雪会不会使航班延误、长途客运停班?大雪中家里的暖气是否够热、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会拉闸限电?大雪会不会引起物价上涨,一棵白菜会不会再卖到几十元?大雪会不会使城市交通瘫痪、上下班必须暴走?当城市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丢弃一些原始的乐趣,成为依附在都市这个庞大机器上的一个个小小的螺丝钉,容不得这个机器出丝毫毛病,否则我们就会被卡在这个机器中动弹不得。

一场大雪,一场寒潮,像一个严厉的考官,考验着每一座现代城市的运行效率及能力,而城市运行效率及能力的高低无疑要取决于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应急能力等等。它要求我们进行反思,从而在以后的公共设施建设及应急预案的建设中,更加有前瞻性,能更好地为大众提供服务。

还好,2010年的大雪寒潮中并没有太多悲情的故事涌入媒体视野。有时候,悲情之下的感动虽能洗涤人们的心灵从而滋生共鸣,但悲情与感动,恰恰反衬着政府部门应急救灾的不力。很多人不自觉地将这场大雪寒潮与2008年的那场雪灾比较,政府部门救灾应急能力的进步显而易见,“京津中小学生停课一天”的举措更被广为赞誉。事实上,利用“调休一天”减少出行人数而缓解灾后城市难题,这是社会成本最低、也最受市民欢迎的治理方式。在此之前,社会学家们也不止一次建言献策,“对一个超大城市来说,在遇到灾害天气和突发事件时,如何及时灵活地进行社会调度,需要纳入城市应急体系的建设中来。”“停课一天”举措的灵活运用,证明了在应急救灾的空间层面,公共服务和政府部门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经历过2008年南方雪灾与2009年岁末暴雪的考验,城市内部应急能力进步明显,但总有一些地方“落后”得让人唏嘘。2010年这场还不能完全算是雪灾的暴雪,已然让首都机场和各航空公司在服务和效率上出足洋相:数万名乘客滞留机场,首都机场有了火车站的“气氛”——很多人席地而坐,无论是航站楼内,还是机场大巴停靠处,都满满当当排起了长队。不能说首都机场和各航空公司没有应急预案,然而他们的预案离乘客的期许总要慢一拍。还有电煤库存告急引发的电荒忧虑,这种忧虑几乎在每次暴雪和寒潮中都要发作……

当然,再完美的预案也不能满足所有社会群体的共性需要,但对公众的些许抱怨,我们不该苛责。很多时候,突发灾害来临,“数十年不遇”或“上百年不遇”之类的字眼,总频频出现在政府的应急预案或媒体报道里。潜意识里,我们是不是希望以“多少年不遇”这样的“偶然性”试图掩盖应急预案中的种种不足?不得不承认,实践中应急预案之所以存在“只差最后一公里”的现象,关键是在应急预案中公共服务和政府部门没有“做最坏的打算”,或者说没有把灾害的危害性想象得足够严重。没有“最坏的打算”,预案的充分性,就难免有所纰漏。

每一次大雪降临,总会让人想起刀郎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2010年的这场大雪寒潮就这样铺开了一张民生考卷,这一次,参阅答案的人终于轮到了普通百姓。其实谁都知道这份考卷的答案关键词是“公共关怀”,只不过判卷的百姓还想真正体会字面之外的民生温度。(陈方)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