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燕南/绘 (来源:钱江晚报)
12岁的孩子过个生日,本不是个什么大事,亲朋好友相聚庆贺一下乃人之常情,没啥说道的。可河南新野县歪子镇党委书记孙林儒儿子的生日,却闹出了很大动静,他像开什么干部大会似的,把自己手下的大小官员都召集来了,收了不少“进贡”。
昨日,新野县纪委书记赵永朕告诉记者,新野县纪委根据初步调查,已对违反纪律的孙林儒诫勉谈话,没收了职务范围内的礼金。(12月24日《大河报》)
这种借机敛财已经是一个“老套路”了,但奇怪的是,它非但不过时,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原因在哪里?依笔者看来,核心在“安全”二字上。
“干净干事”是多数为官者的政治品格,可沧海横流总避免不了“泥沙”混杂。然而,随着反腐败斗争力度的加大,“泥沙”们也在不断寻找他们认为可钻的安全缝隙。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尚往来的人情社会,于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特殊日子成了一些官员借机敛财的绝好之机。据说一些官员很会创造这个时机,有的生日一年要过上两次,分阴历和阳历。有的即使正常体检,也要在医院住上几天,目的就是让人们怀揣大小红包前来探望。笔者就知道有这样一名官员,他曾在三个地方当过领导,前两年儿子结婚,他先后在这三个地方摆下豪宴,向过去的一些同事、下属和所谓的企业界朋友下帖,每个场子都有十多万元的进账。因为有“人情往来”做幌子,这种场合接受别人“进贡”,他们心里感到安全。
大凡为官者,都有一定公权在握,冲着他们手中的权力,自然有很多人要亲近他们。平时若没有一由头,直接“朝贡”未必行得通。于是乎,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人也十分善于抓住某些特殊日子,如孩子生日、子女结婚等去亲近领导,这样送者坦然,收者亦很自然。
一次生日或一场婚礼,一个人送一两千元算不上什么大钱,10个人、100个人呢?因为收的坦然,有的人就不满足于收一次了,生日要收,孩子结婚要收,春节要收,乔迁新居要收……这样一年下来,肯定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这样的收入几乎不用担什么风险。像歪子镇孙书记这样被抓了典型的,实属少数。换句话说,即使成了典型,也没什么大不了,顶多算个违纪。如果孙书记的这3万多元没有“礼金”这一名目,恐怕不但丢官而且还要被追究刑责。
很多地方的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操办一些家庭大事有申报要求和标准限制,但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借机敛财和礼尚往来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有的人明知不符合规定,仍自顾而为。这也许同没有牢狱之灾威慑有关。如果把这种行为从法律上定性为变相索贿,也许能断了那些颇会借机生财者的歪念。(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