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圩子“卧底”歼顽敌
1940年3月上、中旬,张爱萍率部西进宿(县)、灵(璧)边区,建立抗日根据地。这件事震惊了国民党顽固派灵璧县长兼第二支队队长许志远,他亲自带两个连到立煌县向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求救。同时,命令副队长徐合璧率主力进驻泗(县)北老周圩子,固守待援,成为国民党顽固派在皖东北地区的一颗硬钉子。
为巩固皖东北团结抗战的局势,张爱萍1940年3月20日率部回师后,就抓住许志远脱离部队的战机,筹划拔掉这颗硬钉子。他一面致电淮南新四军部队,要求在许志远率部归途中,将其截获,收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增援他的武器弹药;一面去找泗县爱国民主人士、负责许志远支队后勤工作的苌宗商密谈,征求意见,摸清情况,商议攻取老周圩子的方略。
从苌宗商处归来后,张爱萍连夜召开由一团团长张太生、十一团团长赵汇川、十二团团长徐崇富和独立团团长张振球参加的军事会议。张爱萍分析认为:老周圩子围墙高,内设炮楼和碉堡;圩沟又宽又深,只有走吊桥才能进圩子;许志远的那支部队经多年经营,有一定战斗力,加上工事坚固,防守严密,若强攻将付出很大代价。他认为对老周圩子应以智取为上,并提出由自己带警卫班进驻老周圩子“卧底”,待机而行。参加会议的同志都赞成智取,但一致反对张爱萍去“卧底”,认为这样做危险太大。
对于战友们的关心爱护,张爱萍十分感激,但他并没有改变前去“卧底”的决心。他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让大家感到,去老周圩子“卧底”,虽然有一定冒险,但自己是皖六区军政推进委员会分管军事工作的副主任,到许志远的二支队巡查,名正言顺;同时,老周圩子圩主周汉波是我党统战对象,和自己私交也不错,一旦发生危险,他定会出面保护;加上有4个团做后盾,在许志远外出的情况下,副队长徐合璧不会轻举妄动。只要相机行事,对付这些地头蛇还是有把握的。思想统一后,张爱萍发布命令:第二天夜里12点,一团攻占大庄,十一团攻占李圩,十二团攻占岗头,拔掉许志远支队驻守各村的外围据点。
第二天黄昏,张爱萍带领警卫班,到达老周圩子南门。这时圩门已关,张爱萍要求守门的哨兵赶快向徐队长、周圩主报告,张爱萍有要事相商。徐合璧见张爱萍只带一个警卫班,就和圩主周汉波一起,将张爱萍迎进了炮楼。周汉波摆上酒菜招待。寒暄之后,徐合璧说出许志远被扣押一事,请求张爱萍致电淮南新四军放行。张爱萍将计就计,安慰他说:“可能是误会,我发个电报让他们放行!”他当即拟好电文稿,让徐合璧过目后,派通讯员送回去急发,并将有关情报一起带回去。吃完饭后,张爱萍假装醉酒,留在炮楼里睡觉。
与此同时,一团和十一团主力按照张爱萍的部署,在夜幕掩护下,将老周圩子包围。当晚12时,四总队各团分别攻占了大庄、李圩、岗头据点。张爱萍也命令警卫班把炮楼里的4个哨兵和两个机枪手捆绑起来,占领了炮楼。圩外的枪声惊醒了徐合璧,他急忙到炮楼里找张爱萍问明情况,张爱萍示意警卫员收缴了徐合璧的枪,并列数许志远以抗日为名,暗中勾结日伪顽匪,破坏抗日的罪行,严令其率部投降。这时,周汉波已命部下放下吊桥,新四军四总队一团和十一团官兵奋勇冲入圩内。徐合璧见大势已去,只好下令各营就地缴械投降。
智取老周圩子,为皖东北地区消除了隐患,稳定了社会秩序。1940年3月24日,在泗县青阳镇召开了全区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皖东北抗日民主政权,同时成立了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张爱萍任司令,赵汇川为副司令。这标志着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