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乡下老同学打来电话,聊起物价。他说,当地食用油涨价了,每桶涨幅在5—10元不等。因担心价格再涨,很多超市出现了抢购。他也买了三桶,预先储备着。
老同学说,家里储备粮油不是第一次了。他刚结婚那会儿,赶上通胀,家里储备过白面;去年,食用油涨价,他就储过油;现在,油价又涨,他只好又 “储油”:“每桶省10元,就能省出1个月的电费。”
同学高中毕业后进市机械厂当了工人。后来,机械厂改制重组,他先被安排在农机岗位搞销售,后又搞售后维修。十几年来,换了五六个工种,每月工资也从最初的不到200元涨到1600元;妻子在超市当收银员,每月收入800多元。如今,全家和父母挤住在一起。由于要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还要攒钱应对不时之需,生活上从未感到一丝轻松。
不轻松的何止是我同学一个人。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近年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在总体小康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或是退休产业工人,或是下岗再就业者,或是低效益企业的工薪阶层……由于工资基数较低,即使工资涨幅较大,收入水平仍然不高,生活拮据的状况未有改变。如今,就总量而言,社会财富“蛋糕”越做越大,但工资平均数的大幅增长掩盖不了多数人收入增长缓慢的事实。
正因如此,物价的上涨才更使他们闹心。
翻开报纸,不经意间,已是“涨”声一片,蔬菜涨价、食用油涨价……而且,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大中城市酝酿水价上涨,电价上涨就在眼前,天然气涨价也是早晚的事儿。此起彼伏的价格上涨,让低收入者苦涩又无奈。
扩大消费,低收入群体是难点,也应是重点。统计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由2000年的3.6倍扩大到5.7倍。不可否认,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合理因素,同样也有不合理因素,甚至是不公平因素。如果收入差距中不公平的因素成为主导部分,则意味着我们的分配制度出了问题,就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
老同学所在企业人员较多,效益不好,社保改革尚未到位,职工增收难度大,改变他们的生活窘境,需要多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实力壮大了,职工增收就有了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保机制。地方政府有责任对低收入群体承担更多责任,在住房、养老、医疗等体制改革中多向他们倾斜。
收入多了,生活顾虑小了,低收入者的即时消费就会增加,日子也能轻松些,像我同学那样“闻涨必储”的例子才会越来越少。(杜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