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鲜为人知:缅华战工队用歌声驱魔

发布时间:2009-11-30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缅华战工队用歌声驱魔——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缅华战工队散发的传单。[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光年的笔名为光未然。在延安时,由他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大家所熟识的。而张光年这位中国著名的诗人兼文学评论家,后来在缅甸组织缅华战工队,把抗战的歌声传遍伊洛瓦底江两岸,这段历史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诞生后不久,张光年便离开延安到国统区大后方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反共高潮再起,根据中共南方局的安排,张光年到达缅甸首都仰光,并于当年8月在那里创办了《新知周刊》以宣传抗日。《新知周刊》一共出版了25期,最多时每期发行约3000份。上世纪40年代初的仰光,华侨近4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7%。,差不多每10个华侨当中就有一份《新知周刊》,其影响面之广可想而知。

    缅华战工队的全称是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缅甸时应运而生的。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月的23日,仰光遭日机首次空袭。当时,仰光的华侨青年就在华侨书报社开会酝酿成立战工队。1942年1月,缅华战工队成立大会在缅北的曼德勒举行,战工队的队员有70多人,他们大多为当地的华侨热血青年,而队长即由张光年担任。

    缅华战工队并非武装部队,它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群众,做好抗日的宣传工作。战工队演出的节目中,虽然有用缅文填词的抗日歌曲《保卫缅甸》和《消灭日本法西斯》等,但《黄河大合唱》仍然是必演的重头戏。为了使观众便于了解,每一次演出前都要用缅语或英语作简要的介绍。1942年春节期间,战工队连续三天在曼德勒云南会馆的舞台上进行公演,这是《黄河大合唱》在国外的首次演出。尽管当时的乐器不多,舞台也比较简陋,但由于张光年亲自担任朗诵,指挥为赵沨,负责乐队和舞台监督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曾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李凌,再加上合唱队员高昂的革命热情,因此演出十分成功,在当地引起极大的轰动。

    曼德勒的演出结束后,战工队先后到眉苗、叫脉、西保、腊戍和实皆等重镇进行巡回演出。每到一地,他们都要悬挂“日寇暴行录”的图片,张贴和散发用中、英、缅三种文字印刷的抗日标语传单,并发表街头演说。在眉苗大戏院,他们举办过慰劳英国军人专场;在腊戍,还特地为中国远征军进行慰问演出。

    1942年4月初,日机对曼德勒进行狂轰滥炸。鉴于日军重兵北上,战工队队员只好分批撤回中国。尽管缅华战工队活动的时间仅有半年,但是他们与缅甸人民结下了抗战的友谊并播下了抗日的种子。所有这些,都为日后的反攻打下了思想基础。(潭江)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