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杂谈:好医生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09-11-08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帅 

按照大众的标准,一名好医生,应该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 精湛的医术。二是良好的医德。患者为什么愿意花大力气排长队,挤破门槛,也要找大医院的专家教授看病。就因为他们认同,在里面坐诊的医生是好医生,找他们看病放心、踏实。

所有患者都希望给自己看病的医生都应该是好医生。这个要求虽然看似很高,但却是一种合理的诉求。人命关天,健康无价,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自然对其要求的标准和期待要高一些。一名不合格的医生,不管是在医术还是医德上出了问题,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性往往都是巨大而且难以挽回的。

好医生究竟从何而来?国家应如何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好医生,来满足社会的正当需求?

写这个话题前,还看到这样的一条新闻。明明是大医院的外科主任,却从来不上手术台;拿了医学博士文凭的医生,却拿不了手术刀;挂牌“专家门诊”的医生们,要靠仪器检查,才能为患者治疗;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出现在医院里的种种怪象,让老教授们常常感叹:“真担心将来生病了,还能不能找到让我放心的医生!” 怪象出现在过度追求市场化过程中。(10月31日《文汇报》)

一名好医生的培养,个人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固然重要。但是,医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殊学科,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没有必需的患者群和上级医师的指导,就缺乏一个实际进修的平台,精湛的医术从何而来呢?其次,你很想做一名医德好的医生,可如果处身于一个不断鼓励大处方、大检查,高收费的医疗内部规则环境下,那么个人能否抵御这种群体性的规则影响?一位只开小处方的医生又能否在这种制度氛围下的医疗机构独善其身?这就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一个相关的数据是,2007年度,医院门诊病人人均药品费用仍高达总费用的50%。“以药养医”的体制仍然是百姓看病贵的主要根源。

好医生从何而来?在我看来,应该从制度源头中来。政府卫生部门应该坐好基本的三件事情。

第一,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应进行高、精、尖的精英教育,抬高医学录取的门槛,选择尽可能多热爱医学、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投身医学。

第二,不断健全和完善当前的住院医师制度,专科医生培训制度,为医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成长、晋升途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医生的临床能力和医术水平。

第三,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扶持、管理,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并实施高薪养医制度,配套实施严格监督医生的惩罚制度。

老百姓高呼看病贵、看病难,这传达的是诉求,揭示的是问题。新医改及现行的卫生制度能否为百姓培养足够数量的好医生?现在那些还不够“好”的医生群体能否获得一个成为好医生的制度扶助和机会?这个问题处理好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或许才有希望。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