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应试体制对师德的挑战

发布时间:2009-10-31 12:04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第三十六中学初三年级,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教室后几排,并且只让前三排的学生留在学校上晚自习,后三排的“差生”则要回家自习。(10月30日《楚天都市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好的老师不仅授人以知识,其德行其个人魅力伴随着谆谆教诲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 成绩歧视”不仅有悖师德师范,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民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和“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平评价”的权利,而老师不让成绩差的同学在教室自习的行为显然侵犯了学生的上述权利。

为人师表者不可能都是法盲,亦非不知这种行为会给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但为何近年来这种搞“成绩歧视”的行为屡禁不止呢?笔者以为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分看重升学率酿成的恶果。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领下,分级制盛行,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班级有“实验班”和“平行班”之分、最后连一个班里的学生都有“好”“差”之分。等级制本身就含有歧视的成分,“好”“差”“优”“劣”的划分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向等级高的部分倾斜,少数人却享受着更多更好的资源,对更多的人是一种惯性伤害。这种伤害极大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教育两极分化。一所市级重点高中一年上一本线人数可达两三百人,而一所人数差不多的普通高中却往往连它的零头都达不到。悬殊的差距暴露出我们教育理念的缺陷,一切惟分数是举,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

报道称老师让那些“差生”回家自习,是因为他们基础较差、自律性不够怕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些“差生”需要的恰恰是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却被老师以干扰他人为由“支走”,如此怪诞的行事逻辑若是源自老师本意我们只能鄙视老师职业道德有问题,可据笔者所知,很多情况下老师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强行将教师工资和所带班级的中、高考升学率挂钩,高者不仅奖金丰厚,评职称、晋升亦方便许多,低者却可能有被扣薪水甚至“炒鱿鱼”的危险。这般重压之下,不少老师不得已才采取了“放弃差生”而对“好生”呵护有加的“下下之策”。报道中的老师是否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亦未可知。

对那些职业道德有问题的老师我们可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如何改善现今的教学方法、教育体制从而根治“成绩歧视”却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番。(王艳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