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93岁秘书忆陈云

发布时间:2009-10-31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不敢随便给他送东西”

    据朱劭天回忆,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敢随便给他送东西。在他当副总理以后,有一次朱劭天找裁缝给他量身做了一件藏青色的呢子大衣。他过去的棉袄太大不合身,是缴获的美国大兵棉袄,尺寸太大。中央财经委员会开会时他的秘书告诉朱,他每回穿这个大衣都要说“这是朱劭天送的”。他就要交代清楚,(衣服)不是随便来的,不然他穿得不自然。

    上世纪60年代初,已到武汉大学工作的朱劭天出差到北京看望陈云,于若木让公家厨房给朱炖了半只鸡。陈云看到了,很不高兴,马上说“不吃了”,还说现在全国经济都很困难,为什么朱劭天来了就一定要加菜,弄得于若木很尴尬。陈云又和于若木说,要是不把鸡收回去,他从二楼窗户扔下去。于若木只好把鸡放在一边,最后大家真的没吃。“但他有时候也会接受朋友送的东西,比如我离开北京去武汉,给他留了在上海买的玩具小车、洋娃娃,他要了,我后来送他端砚他也要了。可鸡是公家饭堂的,他就很不高兴,非常严格。”朱劭天回忆。

    对话 他严格起来很不讲情面

    延安、东北,朱劭天尽管不是跟随陈云时间最长的秘书,却是陪伴他走过最艰苦时期的战友。

    陈云夫妇、朱劭天夫妇总是相互照应。尤其在延安时期,生活艰苦、物资贫乏、经济环境恶劣,两人乃至两家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深厚的患难情谊。

    从“文革”到上世纪80年代,各种原因所致,陈云与朱劭天只是零星见过面。但只要朱劭天一去北京,便会找陈云,好几次,两人促膝长谈。

    朱劭天留有陈云的字,连女儿延力也有陈云的笔墨之迹。朱劭天常提醒女儿,要好好留着,这是“传家宝”。

    记者:在延安的时候,你们两家常聚吗?

    朱劭天:无所谓聚不聚,大家都几乎住在一块,窑洞紧挨着!我的妻子高秉洁,今年也93岁了,她和陈云夫人于若木的关系很好!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我的大女儿朱延力,在延安生的,常和陈云的孩子在一起!陈云很喜欢延力,常抱她。她出生那年,苏联的“果梅尔”市解放,我就叫她“果梅尔”。陈云说,我这个土包子还给孩子起了个洋名字。东北时期,我与陈云见面,他还问我“你们家的‘果梅尔’长大了吧”。

    记者:听说他很务实,要求非常严格?

    朱劭天:我了解他的脾性。他总说,谁也没想到参加革命是为了要做官,他就是为了干革命。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些书记的名片,印了官衔,他看不上那些!他说“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他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都很严格,很不讲情面。所以我们从不敢贸然不做调查就向他汇报情况。不过他也开明,愿意听意见。

    记者:“文革”的时候你们见过面吗?

    朱劭天:那时候,我们都被整,康生第一个攻击他,他后来被疏散到江西,和邓小平一起。我被关了一段时间,出不来,一开始没法见他。后来我出来了,去看他,他情绪不是很好。

    1973年10月,我去北京参加关于教育革命会议,那时候我在华南工学院当党委书记。我和他从下午3时一直聊到晚上6时20分,这我都写在日记里。1978年,我又去了北京,想看他,可没看到,只看到于若木。于若木那时候回来了,见到我就哭得很厉害,说受了冤屈。我劝她说,我们都了解她是怎样的人,让她不要伤心。陈云在屋里,始终关着门,他写了个字条:我很忙,不接见。于若木说,陈云在里面思考,准备为邓小平说话。

    记者:他喜欢评弹,写字,您有什么爱好吗?你们有没有交流?

    朱劭天:那时候没有条件,每天都在想工作。我什么都不懂,没法和他交流,只是知道他很喜欢评弹。晚年,他还写书法。我女儿想要,于若木也给了她,还签了字,写着“赠延力”。

    记者:您还记得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吗?

    朱劭天:你看,就是客厅这幅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80岁的时候,我们去看他,他送我的。他在那里不停写字,给我写了好多字,足足有五张,他说怕我没机会来,因为那个时候我在广州了。后来他写累了,就停下来。这就是最后一面。

    1995年他就去世了,我想去送他的,可他秘书打电话让我不要去,说我年纪大了,去了还要照顾我。我马上给于若木打电话,让她节哀。同年11月,延力到北京开会,看了于若木。于若木托她给我带了很多带有她签名的陈云画册、文选,很沉……

    记者手记 定格在照片中的传奇

    朱劭天说,他长寿的秘诀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陈云常对他说的话。

    朱劭天年轻时好摄影,留存着无数珍贵的照片,定格着历史的每一帧:

    一二九运动,他誓死抱着相机,与警察周旋;到延安,他拍下了毛主席的单人照;还有陈云,这位他深深敬仰的首长,两人留下了许多合影……

    有的照片被精致地镶嵌在精美的相簿中,有的完好地套于塑胶薄膜内。每张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沧桑而传奇。

    朱劭天爱说陈云,这个人对他来说亲近而立体,正如他爱把陈云的字幅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只是,他总说着说着,戛然而止。

    “他不在了,他们都不在了……”

    (曹斯 梅志清 感谢省外办为此文所做的贡献)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