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不能让丑闻毁了全运会的公信力

发布时间:2009-10-27 09:09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底下最阳光的事业,体育当是其一。比赛的规则是公开的,竞赛的项目是公开的,运动员和裁判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动作,没人敢明目张胆造假、作弊。但是,自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的一些乱象,构成了奇特的“风景”。河南赛艇选手郭林娜兴奋剂,内蒙古射击选手栗杰兴奋剂,再加上此前发生的男足追打裁判事件,以及跳水、蹦床赛场沸沸扬扬的“金牌内定”传闻,人们原本期望能够“干净”的十一运会,再度蒙羞。(新华社10月24日电)

眼下,赛事只剩两三天了,超越竞技层面的“黑哨”、“默契球”,已给全运会蒙上阴影。还据新华社报道,男篮赛场出现上海队员故意不进球、湖北队员奋勇“向我开炮”的怪招,武术套路赛场连续发生“断棍”奇闻,柔道裁判忘了自我、根据观众的声音高低判定谁赢谁输。

所有这一切,尽管是个别现象,却是在玷污全运会的声誉,伤害全运会的公信力,扭曲“公平竞争、全民全运”的全运会价值取向。

这些丑闻当然不能抹掉本届全运会的成绩,全运会也不是像坊间所说的变成了“钱运会”、“药运会”、“黑运会”、“权运会”的别称,但不能不重视公信力下降、价值渐次失守的现象,不能不关注折射在全运会上的思维丑陋和精神缺失,不能不检讨和反思全运会风波不断的深层原因。这些全运会丑闻,是参与者价值观念的错乱,是对“体育精神”的亵渎。

毋庸置疑,全运会始于计划经济时代,举办至今仍未褪尽计划的色彩。赛场上运动员的竞争,实质是各省份的竞争。对地方体育部门和体育官员来说,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决定着体育部门地位的轻重、经费的多寡和官员的迁谪,金牌数量犹如体育GDP,升迁留降都得仰仗这个硬指标。这种情形下,各地自然在场上场下全方位竞争,甚至可以超越道义、公正的底线,直奔利益这个终极目标,运动员也因此承担着竞技者和地区利益化身的双重角色。

全运会的改革,竞技的纯粹,体育精神的回归和公平竞争的价值提升,首先应该从金牌与金钱的脱钩开始。只有全运会上的金牌数目,与地方体育部门的经费、官员的升迁分离开,才不会出现有悖体育精神的丑闻,不会让运动员承担比赛外的利益责任,把“黑哨”、“兴奋剂”、“默契球”等违反竞技常规的现象降到最低。同时,各地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绩考核与全运会成绩相分离,才可能让体育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从竞技体育扩展至全民体育,从运动员拿金牌转向全民健身,从而实现“全民全运”的全运会理念。

这是治本之道,但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果断的治标措施,以化解本届全运会出现的社会公信力危机,遏止恶性循环。媒体所报道的种种“黑幕”、质疑和不正当竞争等有悖体育道德之行为,期待有关部门不要掩饰和沉默,快速查处,给公众清清白白的答案。■社论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