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如何不让国资成为下一个“煤老板”

发布时间:2009-10-22 08:51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天然的官、商一体的垄断身份很难让民众对未来煤炭价格和行业安全抱有很大的信心。

 山西做大“煤炭经济”的决心是空前的。对于为告别“红与黑”的煤炭经济而付出GDP负增长的代价,各界颇多嘉许,而对于通过政府行政命令,让国企接盘“煤老板”,质疑者颇多。(据央视报道)

 从山西省目前披露的重组制度设计看,此次煤炭经济大变脸,基本上等于封死了“煤老板”生存的基本空间,消灭“煤老板”不是这次煤炭经济转型的直接目的,但要实现煤炭经济转型,山西的基本路径选择就是消灭“煤老板”。首先,从数量上进行消灭。全省的矿井数量将会减少一大半,由目前的2600多口,减少到1000口左右,而煤矿企业的数量,则会从目前的2200多家,压缩到100家左右;第二,从产能上进行消灭。把煤炭企业的年产能规定为300万吨以上,把每一口矿井产能规定在90万吨以上,这比全国有些煤炭大省的标准提高了好几倍,而山西80%以上的“煤老板”拥有的煤矿的产能低于上述标准;第三,从时间上来消灭。山西省政府对于此次重组硬性规定了一个时间上限,就是必须在9月份之前全部完成;第四,重组的主体确立为山西的五大国有煤炭企业。

 就以上四个特点而论,山西在做大做强煤炭经济的同时,基本意味着风光一时的“煤老板”作为一个副产品,在本次重组之后,将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对于“煤老板”这个转型中国出现的畸形怪胎的退出,笔者毫无怜悯之心,并认为是大快人心之举。这和“煤老板”奢华的生活方式无关,而是“煤老板”治下的山西煤炭经济基本和血腥、浪费、低效、不安全为伍。

 “煤老板”本不应该存在,但山西目前的这种退出方案,却引发了更大的忧虑:一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勒令”以合法方式获得产权的煤老板限期交出产权,这显然有违法治手段。无论煤老板多么可恶,其产权的合法性却不容置疑;二是让清一色的山西的国有煤炭企业接盘,这种关门来搞改革的做法不仅违背了竞争原则,更违背了多年来中国改革国资最终从竞争领域退出的重要共识。政策制定者以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提高煤炭行业的安全为这种制度辩护,但要是考证现实,却发现,山西近年发生的重大事故,也有不少是大型国企所为。

 国企天然的官、商一体的垄断身份很难让民众对未来煤炭价格和行业安全抱有很大的信心。显然,山西正在进行的这种“重组”,并没有为自己赢得制度“正当性”的声誉。

 “煤老板”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畸形的背影;山西应该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等等。的确,这些努力的方向都没有错,山西不仅应该为之,而且应该尽快、果断为之。但解决历史错误的前提应该是在尊重产权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一方面按照市场定价补偿煤老板的退出损失,并且给煤老板转型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山西真正要做大做强煤炭经济,形成“大煤炭经济”的格局,恐怕不能靠关起门来,完全靠山西自己的国有资本来重组。□马光远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