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之子杨拯民
杨拯民(1922~1998),陕西蒲城人,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长子。杨虎城,曾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12月12日,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令辞职“出洋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被蒋介石长期囚禁于贵州息烽、重庆等地。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
杨拯民1922年出生时,其父杨虎城已经是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军司令了。“拯民”的名字是杨虎城起的,取自孙中山的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希望。1937年,杨虎城被迫以国民政府军事考察员的身份出国。临行前,杨虎城在上海专门和前来送行的杨拯民进行了彻夜长谈,嘱其努力进取,将来为国家出力。这次见面,是他们父子的最后一次相聚。
1937年,杨拯民在北平中华中学上学时,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杨拯民于1938年3月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十分关心杨拯民的学习生活情况,多次请他到家作客。后来,杨拯民曾任中共米脂县委统战部部长,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曾参加了智取华山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杨拯民立志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玉门油矿工作。1950年,原起义的杨虎城旧部集体转业,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之师,开赴玉门。组织上调杨拯民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玉门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杨拯民举家迁往西北高原。1957年底,杨拯民领导的玉门油矿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年产量十几万吨,发展到年产100万吨,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1958年,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向周恩来打报告要求调杨拯民任副省长。从此,杨拯民开始从事行政工作,历任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文革”开始后不久,杨拯民被关进“牛棚”。1967年,杨拯民被整得过不下去了,只好给周恩来写信。没过一星期,杨拯民的问题就从“敌我矛盾”划为“人民内部矛盾”,并于1969年春节被释放回到家中。粉碎“四人帮”后,杨拯民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调入全国政协。后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五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10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逝世后葬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