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抗美援朝挂帅人选揭密

发布时间:2009-10-15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8日,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朝鲜和中国内政。随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组成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司令部”。9月15日,美军趁朝鲜人民军后方空虚之际,在西海岸仁川登陆,将人民军的补给线拦腰切断。9月28日,美军越过三八线,逼近平壤。在此危急形势下,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求助,希望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内战局势因美国的出兵干预而趋于复杂化,战火开始向中国边界蔓延。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南海的艰难抉择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党中央就作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的准备。当时,一方面进行政治和外交斗争,谴责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和对台湾的占领;另一方面,军事上也进行了部署。10月初,中央政治局多次开会研究朝鲜政府关于中国出兵的请求。会上,对于出兵问题,意见分歧很大。一是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的。理由是:1、我国经过几十年战争摧残,战争创伤还没有恢复,而财政又十分困难;2、土地改革尚未完成,新生政权尚需巩固;3、国内还有部分边远地区和沿海岛屿尚未解放,国内土匪、特务还没有彻底肃清;4、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国,更无制空权和制海权,且训练尚不充分;5、由于长期战争的艰苦生活,部分军民有厌战情绪等。在讨论中,林彪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我们一个军才只有36门,且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所以不赞成出兵,以免“引火烧身”。

二是主张出兵的。认为,美帝国主义有不可克服的弱点,即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后方太远,同盟者不强,资源和优势受到限制和抵消,原子武器已非美国独有,且不能决定胜负。周恩来根据外电分析说,美国在最近和将来主要是从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方向对中国实行进攻,与其让美国迫使我们在台湾、越南同它较量,不如选择在朝鲜为好。朝鲜北方多山地,对美军机械化行动不利,便于我军打运动战;而且朝、苏接壤,也便于获得苏联的援助。与其坐等美国打进来,不如主动打出去,等等。

毛泽东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后,认为,我们确有困难,出兵确要冒很大风险,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如果不把它同朝鲜正处于危急存亡时刻的形势及其严重后果联系起来考虑,就不免陷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小天地。毛泽东提示大家只有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出不出兵问题上得出正确的结论。10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继续在颐年堂开会,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在发言中,仍有两种观点,即强调国内困难很多,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彭德怀对出兵援朝问题经过反复考虑,讲了自己的观点,即: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到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这样对国内外的反动气焰和亲美派也是一个沉重打击。在彭德怀发言之后,毛泽东显然心中有数,他向会场环视一周,然后用手敲着桌面说,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老彭的发言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犹豫退缩、担心害怕都没有用。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的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刻出兵朝鲜。毛泽东一锤定音。最后会议取得一致意见:中国人民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0月8日,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定。

毛泽东三次点将

抗美援朝,让谁挂帅?这是自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常言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在人民解放军中有众多璀琛耀眼的战将,但谁最适合,谁最能承担起赴朝抗美重任?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进行了全面比较、精心挑选。

一点粟裕。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的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并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中国东北边防,随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的任务,同时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来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粟裕能征善战,在解放战争中,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彪炳青史的大仗,经略中原,驰骋华东,运筹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一个战役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地消灭敌人,令人叹为观止。

可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当年指挥水南战役时,他被敌人一发炮弹击倒,虽然经抢救脱险,但有3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头颅内,此后常常头痛头晕。当得知毛主席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抗美援朝作战任务的准备工作。不料,病情日益加重,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因此,他不得不向毛主席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托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主席,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后来,中央经与苏联协商,安排到莫斯科继续治疗。数月后仍没有完全康复。

由于身体原因,粟裕最终也没能到东北边防军位上赴任。8月26日,周恩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东北边防军准备会议上,说明了等正式开战时再派出高一级的指挥员。

二点林彪。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喜庆日子。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国庆之夜,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焰火尚未燃尽,欢乐的人群还未散去,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已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一直到天亮。就在当夜,麦克阿瑟命令南朝鲜军队首先越过了“三八线”向北进攻。

会前,毛泽东已经和政治局常委们探讨了挂帅人选问题。毛泽东说,原拟选粟裕,但粟裕因病正在青岛休养。考虑到第13兵团是四野的老部队,朝鲜又毗邻东北,而且一旦出兵援朝就可能不仅是一个东北边防军的问题了,各个野战军都会有部队参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挂帅者。林彪曾在解放战争时期, 是整个东北地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现在集结待命的东北边防军,都是原属他指挥的第四野战军的部队,东北的地形气候和民情风俗又与朝鲜北部大体相似,由他率军援朝较为适宜。

林彪最怕毛泽东点自己的将。他想,这次是和世界上最强的帝国主义较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说,刚刚打完天下,连气都没喘过来,又要出国作战,而且是一个强手,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一天,林彪来看毛泽东主席,两人寒暄了一会儿,把话转入正题。毛泽东想动员他挂帅出征。看着沉默不语的林彪,毛泽东又单刀直入的说:我和少奇、总理商量过了,打算让你挂帅出征,怎么样?

林彪真怕冒这个风险。他委婉地说:“主席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让我带兵去朝鲜,这是对我的信任。大敌当前,作军队的领导人,为捍卫我们神圣的祖国领土,率兵出去打仗,这是神圣的义务,是责无旁贷的。”接着,他又为难地说:“只是我这几个月来身体不好,老出虚汗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睡不好吃不好。个人流血牺牲是小事,我怕担负不这样的重担,是不是派一名比我更强、身体更好的同志去……” 于是就以自己身体不好,婉言拒绝。

林彪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率兵出征,这出乎毛泽东的意料。没想到自己多年一手培养的爱将,到了关键时刻却不听从自己的命令。但是他毕竟是有修养的大政治家,不动声色地说:“身体不好,那就好好休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个好身体,怎能担负起重要革命工作。” 后来,毛泽东考虑林彪身体虚弱多病也是实情,而出兵援朝又万分火急,既然林彪为难, 只好另行考虑。

三点彭德怀。经过反复思量,毛泽东想到在20多年南征北战中屡建奇功的彭德怀,深知他在出兵援朝万分火急的时刻,一定会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当时彭德怀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为此,毛泽东让周恩来立即安排专机,一分钟也不要耽搁,到西安请回彭德怀。10月4日近午时分,彭德怀正在办公室里审阅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计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这时,中央派来的两名干部请他立即乘飞机去北京开会,且刻不容缓,还要严格保密。彭德怀来不及向部属交代一下工作就匆匆上了飞机。他没料到,此去北京会使他到朝鲜去指挥一场恶仗。

10月4日下午4时左右,彭德怀到达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厅。这时,他才知道开会是讨论出兵援朝。因太突然,会上,彭德怀没有发言。晚上,他回到住处,辗转难眠,耳边老是回响着毛泽东说的那几句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第二天上午,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请彭德怀到中南海。毛泽东是想听听彭德怀的意见。彭德怀表示赞成出兵援朝。毛泽东又问“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彭德怀问“中央不是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毛泽东谈了林彪的情况后说“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彭德怀面对毛泽东,沉默片刻,两道浓眉一扬,刚毅果断地说:“主席,我这个人的脾气你很了解,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毛泽东深为感动,略带感慨地讲“这我就放心了。”然后,拉着彭德怀的手说:还是你在中央为难之时,坚决支持和服从中央的决定,有你去,我们放心。现在美军己大批向北冒进,我们不能再等待,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之后,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向大家征询意见,说:我的意见还是请彭老总出马。朱德首先表示同意。中央也遂形成决定:参战部队由彭德怀挂帅! 散会后,毛泽东马上和彭德怀研究入朝作战方案,对入朝后的情况作了周密的考虑,对计划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和安排。

彭德怀挂帅出征

1950年10月8日,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待令出发,赴朝作战。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挂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隐蔽入朝,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第一批出国作战部队以6个军18个师的强大阵容,按西线、中线、东线三个方向,分别从揖安、长甸河口、安东三个口岸,秘密渡江,向着朝鲜境内挺进。这时,骄横的美国侵略者根本未料到中国会出兵参战,正在为占领平壤而陶醉,扬言“感恩节”前占领全部朝鲜,并向中朝边境快速推进。鉴于志愿军因隐蔽入朝尚未被敌察觉,彭德怀当机立断,改变原定人朝后先组织防御战的计划,决定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利用战役上的突然性,歼灭冒进之敌,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为此,志愿军主力以五个军加一个师的兵力集中于西线地区,寻机歼灭南朝鲜军;另以两个师阻击东线之敌。10月25日,南朝鲜军先头部队自云山、温井一线北犯,志愿军出其不备,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并分割歼灭之,打响了出国作战后的第一仗。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纪念日。

第一次战役首战告捷,共歼敌1.5万余人,并首开一次歼灭美军高度现代化的骑兵第1师一个团大部的纪录,迫敌主力从鸭绿江边退至清川江以南地区。美方的评论承认:“美军与中共军队第一次灾难性的遭遇,导致了第8集团军的全面撤退。”这次战役粉碎了麦克阿瑟吹嘘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占领全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志愿军在朝鲜站住脚跟。

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总的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敌人等作战方针,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且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人,收复了北朝鲜的失地,迫使敌人一直退到“三八线”以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进行停战谈判。此后,谈谈打打,双方前线基本处于胶着状态,直到1953年7月27日,终于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期间,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300多万人。美国出动了它的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1/2,消耗作战物资7300万吨,消耗战费200亿美元,使用了除原子弹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但却没有捞到什么便宜。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万人,其中美国39.75万人,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064辆,击毁击伤和缴获各种炮7695门,击沉击伤军舰257艘。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先后投入兵力130多万人,伤亡达36万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保卫了中国和亚洲的和平与安宁。从此,帝国主义国家轻易不敢进行侵略中国的冒险,我国赢得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和平环境。(张平均)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