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欲近孔子先有善

发布时间:2009-09-30 10:04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

 这几天,好多地方都在祭孔,海内外华人参与者众,孔子学院在国外也越建越多。这一方面说明孔子学说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家经济实力对文化影响力的助推作用。如果说孔子是一个核弹头,国家实力就是助推火箭,没有足够大、足够好的火箭,弹头只能呆在仓库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什么改革初期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是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九十年代,没有“祭孔热”,到二十一世纪孔子的影响才渐渐大了起来?背后的推手就是经济实力。

 “祭孔热”中,隐约有这样一种倾向:一是过于夸大文化的作用,似乎文化能包办一切,二是自我膨胀,似乎孔子是最先进、最博大的文化,能涵括一切,别的文化都不在话下。文化沙文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一样有害无益,自我膨胀很容易走向自我封闭。与外来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文化保持活力所必需。

 二

 祭孔新闻读多了,竟不知孔子为何人——堂皇大典上的孔子,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看不真切,于是就努力地找那个真孔子。他在哪里呢?想起来了,那个一边说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边张手迎出来的孔子,才是真孔子,那个鄙夷小人嘴脸,说“巧言令色,鲜仁矣”的孔子,才是真孔子;当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孔子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孔子是可以对话的,交流的。开放、对话、交流,才是活的孔子。把孔子当菩萨供奉起来,就是把他封闭起来,将他与活的生活、活的历史分开。

 三

 出租车司机黄国兴三年前刚到南宁时,9旬高龄的邻居林阿婆借他一根竹竿晒被子,此后三年,黄国兴每天早晨买菜送给林阿婆,后来黄国兴搬了住处,还是每天送菜不止。林阿婆生病了,黄国兴守了3天,林阿婆对记者说,“看病花了好几百元,都是小黄出的。”

 黄国兴不一定读过论语,但他所做的,就是孔子说的“仁”;读过论语的,有几个能做到?

 据说杭州有人要请台湾的傅佩荣先生来讲“孔子”,已经做好了100套“汉服”,想听傅先生的课,必得穿这“汉服”。也许穿“汉服”能营造一种气氛,帮助人读懂孔子。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心里有孔子。出租车司机黄国兴,心中有善,他比我们很多人更接近孔子。(戎国强)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