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7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议。杜鲁门、斯大林、丘吉尔和三国外长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波茨坦公告》,敦促 “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在8月2日达成《波茨坦协定》,主要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原则。波茨坦会议对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意义重大,对战后建立新秩序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图为斯大林(前右)、杜鲁门(中)和丘吉尔在波茨坦握手。新华社发
新华网消息:俄罗斯《新闻时报》1日刊发一篇题为《两位伟人、战友兼宿敌间的书信往来》的署名文章写道:斯大林与丘吉尔一位是全球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一个是国际共运不共戴天的敌人,亲手拉起了冷战的"铁幕"。但在法西斯威胁面前,他们捐弃前嫌、携手除魔,在波诡云谲的战争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光阴荏苒,距二战的第一声炮响已70年之遥,我们不妨从俄罗斯历史档案馆珍藏的珍贵信札中,回顾斯大林与丘吉尔之间的针锋相对以及惺惺相惜。
两人书信往来始于1940年7月1日,希特勒部队摧枯拉朽地占领了法国,令英国首相大为震惊,他致信斯大林,希望忘记昔日恩怨、联手抗德。但斯大林视之为伦敦在苏德间导演的又一出离间计,未予理会。
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开始回信,双方终于建立起稳定联系。两国使馆通过密电传送、呈交信件原文。英国驻苏大使克尔一般是托时任苏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把丘吉尔的信件转交给斯大林,而神通广大的苏联驻英大使迈斯基经常有机会将信件面呈丘吉尔。斯大林的回信大多由心腹莫洛托夫亲笔起草,再由他本人审议。莫洛托夫曾任《真理报》总编,又与领袖共事多年,对斯大林的心思及文风了如指掌。尽管如此,事必躬亲的斯大林仍每信必看必改,有时整段地添加内容,偶尔甚至亲笔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