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卷帙浩繁的外交档案,一份略微泛红的“国字第壹号”国书格外引人注目:长约一米的卷宗用毛笔正楷竖排写就,封面印有“国书”两个红色繁体大字,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外长的亲笔签名之后,书有“国字第壹号”字样。
60年前那个初冬,1949年11月3日下午1时,克里姆林宫。身着黑色中山装的新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首任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王稼祥,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呈递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围绕这份“国字第壹号”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份份解密外交档案揭开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尘封历史…… 新华社发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在抵达莫斯科车站时,受到苏联党政领导人布尔加宁(右一)、莫洛托夫(右二)等的热烈欢迎。右四为王稼祥(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49年11月7日,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前排左三)在我国驻苏使馆门前与参加递交国书仪式人员合影留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50年,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前左三)与赴苏联访问的王若飞夫人李培之(前左一)、作家丁玲(右二)等和苏联友人在一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翻阅卷帙浩繁的外交档案,一份略微泛红的“国字第壹号”国书格外引人注目:长约一米的卷宗用毛笔正楷竖排写就,封面印有“国书”两个红色繁体大字,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外长的亲笔签名之后,书有“国字第壹号”字样。
60年前那个初冬,1949年11月3日下午1时,克里姆林宫。身着黑色中山装的新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首任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王稼祥,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呈递了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围绕这份“国字第壹号”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份份解密外交档案揭开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尘封历史……
“空前绝后”的送行仪式
1949年10月20日晚10时,当一列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缓缓驶离北京前门火车站时,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副总理郭沫若及百余群众代表在站台上频频挥手致意,目送列车消失在夜幕之中……
车上,新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离京赴任,新中国的外交官从此迈向世界。
周总理亲自为驻外大使赴任送行,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临别,周总理握着王稼祥的手深情赠言:“建立国家的外交关系,派大使,搞外交,我们经验太少,你赴任后要多总结经验,推动我们外交工作的发展。”
就在王稼祥启程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把中国人民的友情带到苏联去——欢送王稼祥大使离京赴苏》的社论:
“这是中国人民第一个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意志的外交使节的出国,又是到新中国的第一个友邦苏联去……中国人民第一次为自己的大使送行。我们完全信托王大使,相信他能很好地完成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给他的巩固发展中苏友好关系的光荣使命。”
毛泽东亲写“介绍信”
王稼祥启程当天,毛泽东特地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亲笔信:
“兹介绍王稼祥同志给你。王稼祥同志到苏联的任务,除担任我国驻苏大使、并以我国外交部副部长资格兼管对东欧各新民主国家的一般外交事务外,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资格(他是我党的中央委员),和你及联共中央接洽有关两党之间的事务……”
据原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介绍,主席亲自给赴任大使写介绍信,这在中国外交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时年43岁的王稼祥是毛泽东钦点的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对他而言,苏联是伴随他革命生涯的故地:19岁时,他曾被中国共产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学院学习;1949年7月,曾随同刘少奇秘访莫斯科,并参加与斯大林的会谈。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会晤斯大林派去的代表米高扬时就曾公开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准备派王稼祥同志为首任驻苏大使。
开国大典后第二天,苏联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外国政府。两国决定立即互派大使。
1949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重要新闻,黑色粗体标题极为醒目:“中苏任命首任大使,苏联为罗申,我国为王稼祥”。报道还配有两人半身肖像图片。
中央认为,王稼祥既是中共中央资深的领导成员,又熟悉苏联情况,是驻苏联大使最合适的人选。当毛泽东提出任命他为首任驻苏大使时,得到党、政、军高级领导成员的一致赞同。
没有护照,一路绿灯
“稼祥乘的是专列,一路绿灯,没有关卡。”王稼祥夫人朱仲丽在回忆起护照“插曲”时这样说。
从毛泽东任命大使到王稼祥启程赴任,只有短短15天时间,连护照都来不及办妥。王稼祥由此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上又一个“第一”——没有护照的赴任大使。
为了行程方便,外交部办公厅专门就此事照会苏联驻华使馆,并请苏方在沿途海关给予他们与持外交护照者所享受的同等待遇。
解密外交档案对这封以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和副主任阎宝航名义发出的照会,有如下记载:
“王稼祥大使暨随员一行十三人(内有苏联人二名——古早夫及阿洛夫同行)定于本月二十日下午五时由京出发,前赴莫斯科。惟因护照不及赶办,暂发给证明书,以便迅速成行。用特函请电达贵国政府分饬沿途关卡查照,准予以外交护照待遇为感。”
廉正保说:“一个大使赴任没有护照,而拿的是证明书和身份证,这在外交史上恐怕是从来没有过的。”
绝无仅有的接待礼遇
10月31日晨,王稼祥一行乘坐的列车徐徐驶入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火车站。初冬的莫斯科,寒风凛冽,站台上迎候的是近百人的欢迎队伍。据苏联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玛特威耶崖介绍,迎接王稼祥的规格是“破例”的,“但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实应破例欢迎。”
按外交惯例,大使抵任一般是由驻在国外交部礼宾司或机关机构官员迎接,而此次迎接王稼祥的却是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莫斯科苏维埃主席波波夫等苏联党政军官员,以及朝鲜、蒙古、匈牙利等8国驻苏使节和各界群众代表。
捷克驻苏联使馆参赞施泰芳感叹:“我在莫斯科工作了4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隆重的欢迎仪式。外国使团中,凡与中国缔结外交关系国家或由大使或由代办到站欢迎,此实为空前未有之盛典。”
在与苏方迎接官员热烈握手、拥抱之后,王稼祥在站台发表了正式赴任演讲:
“我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驻外国代表,并于现在到达贵国首都,感到非常荣幸……”
随后,王稼祥一行驱车前往位于克鲁泡特金巷13号的中国驻苏使馆,主持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清冽晨风中,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异国他乡冉冉升起,标志着新中国从此走上了国际外交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