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一样,温家宝总理,又在教师节前走访学校看望师生了;但这回温总理是坐在一个班级里,听完整整一个上午的五节课;温总理不仅认真记了笔记,还对五节课作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详尽点评。数学、语文、地理、研学和音乐一一概括了授课特点,表达了听课感受,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特别是评价过程中始终有学生,提出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要重视美育,被专家认为都说到了点子上。(9月7日《人民日报》)
所有听过课的人都知道,如此认真地听完半天的课,非常累人。但从相关的照片看,温总理似乎一直身心投入,兴趣盎然,这对一个年近七旬的总理来说,绝非易事。温总理是在几天前安排一周工作时,专门留出这一天时间,用于到一所中学听课,并和教师座谈,他要亲身感受当前中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有许多工作未必比总理更忙,但跟中小学教育的联系更为紧密,关心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责任更为直接,更需亲身感受教学实际情况的领导,是不是更该像温总理这样,坐进课堂,听一听课呢?
首先是学校的校长,要重视听课。不经常听课的校长,就不会是称职的校长。对现在的校长来说,应付的活动,面对的头绪,招架的事务,可能会有很多,但理由再多,都不能缩减听课。丧失了对课堂的亲身感受,就不会对课堂教学有真正的发言权;纵然发言,恐怕也说不到点上。尤其是在推进研究性学习的阻力依然很大,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压力依然很重,体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诸多方面,教育还远没有让人民满意的时候,校长重视听课,注重走进课堂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着非常急迫的意义。学生所有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表现,校长若不是通过听课跟学生保持零距离的接触,恐怕很难得到准确而鲜活的信息;不以这样的信息为依据,校长对教育与教学的领导,很有可能只是皮毛。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重视听课。不要以为班级太多,顾不过来;学生太小,不值得去顾。真正要抓教育的大事,必须抓在听课的牛鼻子上。为什么减负的文件发了那么多,但年年只听打雷,不见下雨?已经具体到规定了学生几点以前不准到校,几点以后必须离校,各年级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平时不准停开音体美的课,假日不准集体补课,暑假不准提前上课……详尽而明确,具体而切实,为什么就是收效甚微?甚至于将重点中学的招生指标都分配到初中了,而小学升初中已经多年不搞入学考试了,升学竞争的高压为什么还没有放过中小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是不是该坐进课堂,体验一下学生的感受,否则,你就不可能真正知道,学生的兴趣是在哪里败坏的,学业的负担是在哪里增加的,新课改的突破口到底该在哪里……
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尤其是分管教育的领导,也该重视听课。关心教育,要讲投入;但对教育的关心,绝不仅仅体现在投入上。奥数要降温,说不的居然是家长;升学不排名,违规的居然是政府。这样的事,早就成了教育明知违背规律却不能拨乱反正的痼疾所在。只有政府领导端正了认识,才有可能影响整个社会,帮助摘下套在学校和老师头上的紧箍咒,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学校搞素质教育,还学生一个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各级分管教育的领导,甚至于政府的主要领导,能像温总理那样,一年匀出那么一天,坐到学生中,以亲身的课堂感受来为教学的改革把把脉,为辛勤的老师说说公道话,将社会的关注点扭转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上来。这也是对教育的重视,其效能未必逊色于增加的投入。
真正重视了,听课就不难;听课的多了,对教育的关注才会真正落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上。这样办教育,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这样的教育,孩子们才有可能读好书。希望有温总理示范在前,中小学课堂里能常看到领导听课的影子。[慕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