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曾任甘肃省政府主席,1960年秋,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包用油渣和榆树皮粉掺和而成的食物,它是当时甘肃天水一带人赖以生存的东西。看着这份食物,毛泽东十分难过,他对身旁的工作人员说:“我在陕北时见过这东西,非常难吃啊。我们的人民吃苦了。”
邓宝珊送上这样一份特殊礼物,其“以物传话”的用意不言自明。
要知道,邓宝珊的这份特殊礼物不是送给普通人的,而是送给毛泽东的。他的这一举动,其时自引起了省委领导人的埋怨与担忧:“邓省长,你把这东西送给毛主席,影响不好,到时候轻则挨批评,重则会受处分的。”其实,邓宝珊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可他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准备。诚如他所言:“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向毛泽东、党中央反映问题,个人的进退荣辱并不是什么大事,群众的吃饭问题,才最要紧啊。”
“邓宝珊送礼”,其实就是“送”真话,而讲真话则是需要勇气的。勇气源于什么?源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可以肯定,一个个人利益至上、唯唯诺诺的人,是决计不肯讲真话的。为何?因为怕祸及己身。
想起了韩非子讲过的故事:从前“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酣战之时,楚师某方面军指挥之一“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警卫“竖谷阳操觞而进之”。司马子反喝了一口说,你拿错了,这是酒不是水。竖谷阳爱主心切,说,非酒也。司马子反欣然受之。“子反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等到楚共王准备再战晋军时,司马子反还醉着无法落实上级指示,只能推托说自己正闹心绞痛。楚共王闻言赶忙驾车前往,来到司马子反营地,“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楚共王边走边说:“司马又醉于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还师之后,“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司马子反被斩,源于警卫竖谷阳不说真话。可不是,明明是酒,可偏偏说“非酒也”,于是害得司马子反“欣然受之”,以至烂醉如泥而不能受军令。
讲真话难,难讲真话,是因为有的领导并不想听真话。就如上例中的司马子反,他怎能不知竖谷阳说的是假话?其言“你拿错了,这是酒不是水”,便是明证。可司马子反平日里“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人家岂能不迎合着说假话以取悦于司马子反?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假话得以盛行,是因为真话的存在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
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怕的是鸦雀无声。”要想听到来自干部群众的真实声音,并非易事,需要在“听真话”上下一番功夫。尤其要鼓励干部群众讲真话,包括要允许他们有时讲错话。
让真话流行,从来都是需要互动的。我们既呼唤为讲真话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建立健全必要的机制,同时也要求各级领导带头讲真话,就如邓宝珊当年给毛泽东送特殊礼物那样。如此,则干部群众必能敞开胸怀,抒发肺腑之言。(赵畅 原题:从“邓宝珊送礼”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