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威朝鲜战场 威震台湾海峡
随着炮兵部队源源不断地投入朝鲜战场,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差距逐渐缩小,战场面貌大为改观。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以强大的火力支援掩护步兵作战,打退敌数百次进攻,毁伤敌机数百架,火炮百余门,以及坦克、车辆等大量技术兵器,毙伤敌2.5万余人,其中,被志愿军炮火毙伤者达一半以上。
1953年7月,志愿军发动金城反击战役。志愿军集中了上千余门火炮,在主要进攻地段,形成了每公里百门以上的火炮密度,对敌实施火力突击,半小时内就将敌苦心经营的坚固工事大部摧毁。志愿军步兵占领敌阵地后,“联合国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猖狂向志愿军反扑。此时,志愿军炮兵大显神勇,一面积极以火力支援步兵巩固阵地,一面直接大量杀伤敌人。有的敌人正向志愿军阵地前沿运动或刚刚集结时,即被志愿军炮火击退或歼灭。在争夺一个高地时,我军打退敌73次反冲击,其中有56次是被我炮火直接击溃的。
在进行地面争夺的同时,志愿军炮兵与敌人展开空中争夺。敌人依仗其“空中优势”,对志愿军后方交通线狂轰滥炸。为此,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10个月的“反绞杀战”。期间,我高射炮兵共击落敌机264架,击伤1070架,粉碎了敌妄图通过空中封锁,切断我前方供应的战略企图。当时,美军哀叹:“敌之高射炮火稠密猛烈,几乎难以完成轰炸任务”,“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著名的“炮轰金门”过程中,陈锡联领导的炮兵更是威震台湾海峡!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民党军不断炮击福建沿海村镇,疯狂叫嚣“反攻大陆”。为打击其嚣张气焰,并牵制美帝在中东的军事行动,毛泽东决定对盘踞在大、小金门的国民党军进行惩罚性炮击。炮兵部队担任了重要角色。
炮兵参战部队有2个炮兵群和2个高炮群。炮兵群的主要任务是,摧毁金门岛国民党军防御指挥部,歼灭和压制其炮兵阵地,击毁主要仓库,封锁机场和海上运输交通线,杀伤其有生力量;同时,压制小金门、大担、二担岛上的敌炮兵阵地,杀伤其有生力量。高炮群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我地面炮兵战斗队形和集美海堤、厦门市区。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炮兵部队近500门大炮一起开火,开始炮击金门。在准确、猛烈的炮击下,金门岛国民党军防卫部和2个师部、2个团部及炮兵阵地、料罗湾舰艇目标均被我击中。次日,进行第二次炮击,使金门机场、料罗湾海空运输基本中断。
炮击之后,参战炮兵部队做了调整,增调了一些预备炮兵和队属炮兵,将2个炮兵群分编为10个炮兵分群,进一步加强了炮击兵力。
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9月7日,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声明,公然派军舰为国民党军舰护航,侵入中国领海。8日,福建前线炮兵进行第三次炮击,重点打击料罗湾靠岸的敌舰和金门岛主要目标,击毁击伤敌舰各1艘,迫使美舰迅速离开,停泊到料罗湾12海里之外。
从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福建前线炮兵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炮击和100余次中、小规模的炮击,发射各种炮弹37万余发,毙伤敌6000余人,毁伤敌军舰24艘,击落飞机18架,击伤19架,摧毁敌大批防御工事,达到了惩罚国民党军、警告美军的战略目的。
炮兵院校的建设
炮兵既是个战斗兵种,又是个技术兵种。培养造就干部,提高干部的战术技术水平,是提高炮兵部队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军委炮兵机关成立后,司令员陈锡联着力把干部成长的主要途径转变到院校培养方面来。
1951年2月,西北军区成立了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1951年3月,西南军区成立了解放军第二炮兵学校,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孔从洲兼任校长;1950年12月,华东军区成立了解放军第三炮兵学校,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陈锐霆兼任校长;1951年5月,以炮兵第五师师部为基础,在郑州组成解放军第四炮兵学校;1951年8月,以炮兵第三十二师为基础,在沈阳成立解放军第五炮兵学校,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宋承志兼任校长;1951年2月,华北军区成立了解放军第六炮兵学校;1952年7月,军委炮兵学校改称军委高级炮兵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
1956年5月,军委炮兵机关根据中央军委组建兵种学院的指示,成立了炮兵学院筹备委员会,陈锡联指定由炮兵副司令员苏进领导筹委会工作。次年7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在河北宣化正式宣告成立,学院隶属军委炮兵领导,陈锡联兼任院长,贾陶、高存信任副院长,下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和高级速成系、地面炮兵系、高射炮兵系,主要任务是培养全军团以上军事指挥员和参谋、教员及外国留学生。
1958年3月1日,炮兵学院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空军副司令员刘震等出席了开学典礼。陈锡联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他在讲话中要求:“炮兵学院除了担负培训干部的任务以外,还要把开展炮兵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学院必须以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就作为教学内容,要在研究和发展炮兵学术方面成为全军炮兵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