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热点评论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新中国炮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发布时间:2009-08-26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泽东点将“小钢炮”

1950年初,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军面临的任务,作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的决策,并决定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相应的炮兵领导机构也在筹建中。谁来掌舵炮兵呢?毛泽东幽默地发话:“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当时,陈锡联是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川东军区司令员。战争年代,他以作战勇敢著称,老领导李先念称赞他“打仗数第一”,被战友们誉为“小钢炮”。1950年4月,毛泽东正式任命陈锡联为中央军委炮兵司令员。

在陈锡联到任之前,中央军委已抽调四野特种兵司令部副司令员苏进到北京筹建炮兵领导机关,并担任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8月1日,人民解放军炮兵领导机构宣布正式成立。10月初,第一次炮兵会议召开,各军区炮兵负责人参加会议,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新的炮兵,同时加强提高老的炮兵”的指示,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军炮兵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当前炮兵建设的方针和任务。

1951年初,炮兵机关成立了炮兵政治部、炮兵干部管理部、炮兵后勤部、炮兵军械部、军委马政局等部门。与此同时,在华东、东北、西北军区也建立了各级炮兵领导机构。

同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炮兵领导班子成员:彭嘉庆为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贾陶为参谋长,苏进改兼军械部长。5月9日,中共炮兵委员会正式成立,陈锡联担任书记,彭嘉庆为副书记。6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在步兵军、师两级设立炮兵主任,至此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炮兵领导体制,炮兵部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扩建炮兵部队 提升武器装备

人民炮兵创建之时,正是朝鲜战争在即之日。

1950年11月,在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之间,志愿军在朝预备炮兵只有3个师部、14个团又3个营,战场压力很大。经陈锡联等请求,中央军委迅速从西北、西南、中南等军区抽调给军委炮兵8个“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的步兵师,用以改建新的炮兵部队。

为使部队迅速掌握炮兵技术,陈锡联等先后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4省迅速组建了8个训练基地,采取了“紧张的、短期突击的、战时的训练方法”进行改装训练。首先,按照炮兵的组织编制进行整编,各级干部到位;而后,将各级军事干部集中到军委炮校和防空学校短训,掌握急需的炮兵战术技术,其他人员则留在基地,由从老炮兵部队抽调的干部和技术骨干担任教练,学习火炮、器材的操作使用及有关知识;最后,干部从炮校和防空学校结业回到基地后,再和部队进行必要的合练。这些完成改装、训练任务的部队,很快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抗美援朝前线战场。到1953年底,全军预备炮兵已达23个师(含火箭炮2个师、高炮6个师)88个团和22个独立营;共组建军、师属炮兵团109个,战防炮营、高炮营各数十个,加上团、营属炮兵分队及机关、院校,全部兵力共计30余万人,为1950年初的3倍多。

在部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炮兵武器装备也有了质的飞跃。

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炮兵武器装备的计划和调配工作,由军委炮兵军械部负责,由苏进兼部长。1951年秋冬,中央军委决定将总后勤部军械部与炮兵军械部合并,改为军委军械部(曾经是中央军委八总部之一),由陈锡联兼任部长,负责全军各军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等的计划、调配和管理工作。在陈锡联统筹下,从1950年到1953年7月,军械部订购接收了苏式火炮数千门,以及相应的运输、牵引工具和观察、通信等配套装备。这些火炮中,有相当部分是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榴弹炮,还有压制集团目标的火箭炮和对付空中目标的高射炮,这些技术性能良好的火炮被有步骤地装备了82个炮兵团又177个炮兵营。同时,又对堪用的旧式杂式火炮进行维修,按炮种、性能进行调整。最终使预备炮兵的火炮总数翻了一番,其中,仅苏式火炮就达70%以上,摩托化炮兵团增加了8倍。通过短短一两年的努力,炮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由多国杂式装备向主要使用苏式装备、以骡马炮兵为主向摩托化炮兵为主的转变,我军炮兵基本形成了一支既可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又可单独遂行火力任务的战斗兵种。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