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媒体报道说,经历17年后,曾经备受争议的贾平凹的《废都》,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由作家出版社再版。新版《废都》与老版相比内容没有删节,字数和页数基本一致。贾平凹说:“现在能再版,首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宽松,和文坛关系的回暖。”
对《废都》的再版,虽然有一些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对这部小说的社会学意义,以及恢复《废都》的再版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的进步和宽容的文化氛围,做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但许多的评论和争议,仍然是在《废都》的色情描写方面。
1993年上半年,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第一版,首印50万册,但下半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图书出版管理处,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示,以“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的名义查禁《废都》,并对出版部门做了处罚。当年《废都》因大量性描写而引发争议,而今,关于贾平凹这部作品的争议,仍然集中于此。有的网站列出对《废都》正方和反方观点进行PK。正方观点是:支持彻底解禁,不应出“修改版”。当时被禁是因为那时出版环境还不是很开放,容不下这类有点“颜色”的书。而如今,出版物已经非常多元化。早熟的青少年也早已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无知。把删去很多内容的所谓“修改版”拿出来出版,实在滑稽可笑。反方观点是:不支持彻底解禁,“修改版”出得好。《废都》被禁17年,这本身就说明这是一部危险的书,不适宜出版。删去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以“修改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方式。读者、网友对《废都》中色情描写“彻底解禁”与“不支持彻底解禁”的看法的尖锐对立,丝毫不逊于17年前的争议。
在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对于在17年前就很吸引眼球的、《废都》中的“□□□□(此处作者删去××字)”的议论。对于新版《废都》把那种原有的文字形式改成了“……(此处作者有删节)”,有的读者说如今的《废都》是失去了这种仪式美感,好像又更平庸了一点。据说,《废都》已有60多个盗版版本,然而,不管这些盗版文本多么粗劣,那些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此处作者删去××字)”却一概被盗版书商们一点不差地保留着,可见这已成为《废都》的最大卖点,而全书可能存在的文学价值反而也因此被屏蔽掉了。有的读者尖锐指出,新版《废都》已经看到了老版本中“□□□□(此处作者删去××字)”的荒唐,但却对这个卖点难以割舍,于是用“……”来替代它,可还是欲盖弥彰,说穿了无非是希望用低级趣味来赚取市场的吆喝。
从1993年至今,《废都》的盗版从未间断过,正版、半正版、盗版总共加起来大约有一千二百万册左右。至今在盗版小商贩的三轮车上,仍然不乏《废都》的身影,在网络上搜索《废都》,其电子版的下载也随处可见……这些年来,《废都》已经被裹上了因性而成“禁书”的外衣,如果没有当年被禁的原因,没有人们对书中性描写内容的神秘好奇,这部书难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然而,17年过后,我们对一部有争议的文学作品的关注和讨论,它的市场卖点、争议的兴趣点仍然在这种色情描写上,反映出我们的文学观念、文学的价值判断,喜欢猎奇的阅读心态,仍未有什么变化,未有超越,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人类文学史上存有争议的“禁书”不胜枚举,有的因为“禁”而使之更加充满争议,更加神秘;有的因为阅读者的好奇心理而使之更加难寻、“价值”倍增;有的因为内容与现有的文明、道德的冲突而更增加了对它评判的难度;有的因单纯以道德的标准却忽视了文学价值的衡量而使之成为被抨击的对象……是很难说清人们对一部禁书的复杂情绪的,这就注定了禁书是一个另类。有的评论家说《废都》“天生鬼才谁与俦,新著奇相惊九州。另类笔法难评说,毁誉百年恐未休”,这不止是《废都》的命运,似乎也是其他禁书的一个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