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报两则“葡萄报道”颇引人注意。一则是丹徒区宝堰镇的“夏黑”葡萄挂满枝头却无人问津,后几经曲折,最终解决销售问题;另一则是句容市茅山镇的葡萄种植户坐在家门口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仔细探究,就不难找出其中的原因:前者到了葡萄成熟时候都称没找到专门的营销人才,后者则是通过镇政府强力宣传推介,广辟市场门路,为农民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利润。
行销大师莱斯特·王德曼曾说过,工业革命所呼喊的“这是我生产的东西,你难道不愿意购买吗”,将会让位给消费革命所宣称的“这是我需要的东西,你难道生产不出来吗”。如今,我们早已处于“消费指引生产”的新时代,经营理念也应该从先产后销变成未产先销。事实证明,宝堰镇农民一门心思地忙着扩大生产规模,却没有事先重视销售问题。结果遭遇了丰收的尴尬。
与此相反,茅山镇的做法似乎更有借鉴意义:建立网络宣传媒介,投资建立专卖大市场,与周边城市的大型超市合作设立农产品专柜,借助新闻媒体推介宣传,以及举办茅山葡萄节等。名气打出去了,市场开拓出来了,还愁没人上门?很明显,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重大职责。
把农业做大做强,不仅要注重生产,制造出客人喜爱的产品;更要统筹规划,制订营销方案,以销定产,打出销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基层政府在抓农业生产的时候,还要抽时间补补营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