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促使县域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关键还在“搞对激励”。搞不对激励,即使省管县委书记,一些问题仍难以得到解决。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中央力推省管县,县委书记将由省委直接任命。古语说,郡县治则天下安。自年初以来,县政改革呈密集出台举措的态势,无论是财政地位,还是纪委书记的地位,都大步上升。省管县委书记,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话说,对县委书记,“不能按一般的处级干部来对待”。在省管县先行的地方,也的确出现了县委书记直接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而不需要先经过地市一级任职的情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古代政治有个传统,就是皇帝直接任命七品芝麻官。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曾经摄制了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塑造了明朝一位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智审权贵的唐县令,风靡全国。多年来,这样的文学形象已经是极其罕见了。
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长时间的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尤其是地级市对县域的挤压,让人感到现行体制改革的必要。正如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分析的那样,县政运作出现了权力悖论:县级党政行“恶政”的能力不受制约,图“善治”的能力却捉襟见肘。
王帅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河南灵宝有关部门跨省抓捕王帅,在正义力量的压力下,最终没有变成一桩冤案。但事件过后,当地政府所有部门却都不敢干活了。官员们还觉得委屈,全国各地都在这样干,怎么偏偏就是灵宝要受到处理。
可以想象一下,即使以后灵宝实行了彻底的省管县,王帅事件的后遗症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会比现在好很多,县党政干部的压力会比现在减少很多,可以少看一些地级市的“脸色”。而中央政令也可以更好地贯彻到县级政权。
但要真正促使县域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关键还是在“搞对激励”。搞不对激励,即使省管县委书记,在收获改革正效益的同时,最终人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仍然难以得到解决。
我国有地级市33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市辖区) 2000余个。如果是市管县,330多个管2000余个,管理幅度的确过窄。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管2000余个,而不少省份的县级行政辖区较多,例如河南、山东、广东、四川等省拥有100多个县(市),管理幅度又的确过大。
如此大的管理幅度,如果没有严密的考核评价机制,庸官、太平官可能长时间得不到调整。所以,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这次会议要求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县级政权直接面对群众,现在对于县级职能部门的满意度考核比较多,也有根据群众满意度考核直接免掉县级中层干部的情况出现。省管县委书记,能否像中组部公布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那样,公布对县委书记的群众满意度考核?
(作者汉中,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