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国学大师”的头衔很扎人

发布时间:2009-07-14 15:42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图为2001年季羡林先生在家乡山东临清市庆祝90华诞。中新社发 杨林鸿 摄

    7月11日晨,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

    虽然,无论是从季老实际的学术领域以及相应的学术成就、贡献,还是从季老自身生前对此的态度和心愿来看,“国学大师”都并不是一个恰当的头衔和称谓——关于前者,正如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日前谈到的:“其实季老主要是研究印度学与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语言,并不是主要研究国学”,而关于后者,季老本人更是曾专门撰文、坚辞“国学大师”头衔:“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但所有这一切都并没有妨碍,今天人们仍然兀自坚定地将“国学大师”的头衔戴在季老头上,并以此为题,展开种种追思、缅怀活动。何以至此?除了少数个别人的无心误读之外,我想,恐怕更多的 还是出自一种有意为之的态度,而所以有此态度,在我看来,也许见证了眼下这样两种与“国学”有关的、显得十分焦虑的社会情绪和心理。

其一,对真正国学大师稀缺、零落现状,备感焦虑忧切的社会情绪和心理。毫无疑问,当前,“国学”已成为一门声势极盛、趋之者众的显学,甚至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像摆脱文化信仰危机、救赎民族国家自信的沉重使命。于是,诸如“读经”、“国学讲座”之类活动,蔚为大观、日渐热闹。但与这种热闹不相称的是,真正品学兼备、能被世所公认、并足以引领这一显学潮流的、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却显得极为凋敝、似有实无;相反,滥竽充数、装腔作势的伪大师、假大师,倒是层出不穷、时有所闻。

此种背景下,向来以学问精深、为人淳朴、品德高洁著称,并且在其学术领域无论国内国际均享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季老,纵然国学并非其主要专业,纵然本人强烈反对,也一再被人们强赐“国学大师”的桂冠、以寄托其对大师的向往,无疑并不出人意表、难以理解。

其二,对产生、滋养国学大师的学术土壤、生态环境日趋贫瘠、恶劣状况,极为焦虑不满的社会情绪和心理。不能不承认,在季羡林先生这一辈学人中,包括国学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大师级学者的产生率均相当之高,如近年来先后辞世的便不可胜数——像钱钟书、李慎之、张岱年、费孝通、启功、王元化等等。在这一辈学人中,大师所以能如此辈出,除了他们各自内在的优异学术禀赋之外,无疑更离不开滋养了他们坚实学术根基、健全学术人格的那个时代的总体性学术生态环境。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一辈学人、大师纷纷凋零、仙去,今天我们所属的这个时代,是否依然还葆有那份曾经孕育了季羡林等大师的学术土壤、生态环境?

仅仅只须翻看一下日前中国科协发布的一份200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我们便能够得出完全否定的回答,该调查显示,“我国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现象相当或比较严重,此外,“超过50%的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

一个甚至连学术底线——不抄袭剽窃、不弄虚作假都难以保证,大面积失守,进而被普遍宽容的学术环境之下,我们除了高山仰止、自惭于季羡林这样先辈的大师风范之外,还能拿什么去告慰他们,进而薪火相传、延续他们的学术遗愿?! (楚一民 原题:季老被强赐“国学大师”头衔寄托着公众对学术生态的冀望)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