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北大是在1981年,因为同班同学考到了那里。这几年来,我写评论对北大有褒有贬,印象不是太深刻,让北大深深地雕刻在我心中的是“孙精神”教授。而让清华永驻我心间的是“最年轻市长”,岂不闻“东方红,太阳升,清华出了个周森峰”吗?我今天又看到了一则关于北大、清华的新闻,忍不住要唠叨一番,请诸位赏脸捧场为盼。
北大清华在京录取已完全结束,北大在京扩招超过20%,清华在京扩招了近20%。(7月11日《新京报》)
我看完这篇新闻以后,眼珠子瞪得比鸡蛋还大,差一点掉出来砸到脚面上,真不敢相信这双破眼睛,天下怎么会有这种管丈母娘叫大嫂——匪夷所思的事情呢?等我把新闻翻来覆去,颠三倒四,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看了N遍以后,终于确信这双不争气的眼睛根本就没有骗我。噫吁嚱,当今社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北大、清华什么人间奇迹创造不出来呢?我简直就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无以复加,怎能不为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崇高精神而放声歌唱,纵情欢呼呢?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各地纷纷减招本地生,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和风气,完全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北大、清华竟然扩招本地生,这种逆历史潮流而行,公然践踏公平的做法,如果没有一种“臭不要脸”的精神,怎么能干得出来呢?北大、清华是全国人民的学校,对待所有的考生都应该一碗水端平,岂能搞“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一套呢?这这真是中国教育的奇耻大辱。假如各地都这样干的话,岂非要把大学变成了所在地的“后花园”?这对于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还有公平可言吗?
常言道:“一考定终身,分数论英雄。”高考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北京市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而那里的高考录取分数却和西部贫穷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相差无几,这不是狗撕羊皮——胡扯吗?北大、清华扩招的人数就达到了许多省份的一半左右,这成何况体统呢?北大、清华有权力这样干吗?有关部门难道是水筲没梁——饭桶吗?为什么不管一管呢?在我看来,北大、清华的录取名额应该按各省、市、自治区人口的比例、考生的比例等进行公平分配。诸位以为何如?
[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