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记者白天出行的时候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些十字路口,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较往常明显增多,危险地带躲闪交会、混乱争道的场面频频出现。交通秩序遭遇这种“高温反应”,令人深思。
呈上升趋势的“高温反应”至少折射一种隐语:一部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做到不闯红灯,可一旦遇到诸如高温、雨雪之类的异常天气,他们就放弃了坚守。这不由使我想起几年前报纸上一则图文报道,大意是:一群游客在绿地上休闲,忽然大雨骤降,大家仓促撤离,顾不得地上一片狼藉。在他们撤离的现场,除了留下果壳、吸管、饮料盒外,还有专供清理垃圾用的塑料袋。可见,这些游客其实并不缺乏起码的环保公德,缺少的只是一种坚守毅力。
人性固有弱点,趋利避害作为一种本能,或许无可厚非,但是在社会法则之下,这种本能就不宜过于张扬。避雨而逃,身上的衣服是没湿,裸露的社会公德却被打湿,小利于己,大害于公。对于闯红灯而言,事情就更糟糕了,当事人贪图一时速度,貌似得利,其实他不仅没有避害,于己于人都极有可能酿成双重之害。
远有古训“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足矣”,近有伟人之言“一个人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此,树立公德至上的主流价值观,需要在“利”“害”面前辩证认知、正确取舍;需要勇于挑战人性的弱点,培养自己从善的意志力;需要着眼细处、点滴入手,在道德的“红线”面前学会坚守。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十字路口,我们坚守一次,不过区区“几十秒”,不过多流一两滴汗,但是如果每一次都坚守了,我们就朝着“百善之身”又近了一步;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坚守了,那么,闯红灯的不文明现象迟早会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