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校门 [广东省旅游局网站]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二十三万余人。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至1927年),黄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汉分校的学生,有近万人之多。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日后成了共产党军队中的骨干将领。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光耀史册,被国民党方面称为“赤黄埔系”。
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徐向前是共产党方面军职最高的将领,很早就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其人头被蒋介石标价十万(与朱德、毛泽东一样)。徐向前当年曾在黄埔军校被蒋介石召见,可他生性少言寡语,又是北方人,所以没怎么被校长注意,蒋校长后来对之极为遗憾。
陈赓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李之龙以“中山舰事件”而名扬中外。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中山舰事件前,李之龙官升为海军局局长,军衔中将,与校长蒋介石平级,这不可避免地被视黄埔为蒋家军的蒋介石所不满。选定李之龙作为打击目标,可说是各方合力所至。李之龙从此一蹶不振,党内同志也冷淡对他,最后流亡日本。刘继兴考证,国共分裂后,李之龙又回国反蒋,在广州被捕。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曾电告李济深将李之龙解送南京。电报到达时,李之龙已被押赴刑场,牺牲在了红花岗下。
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许继慎在一期中是著名人物,能讲能打,令右派学生非常头疼。在鄂豫皖初期曾是徐向前的上级,后来又是徐向前手下的师长。许对张国焘很看不上,私下称他是“老右倾”。张国焘也没客气,在白雀园大肃反中将许用马活活拖死。当时许的妻子是师政治部的秘书,已身怀有孕,还是被秘密处死。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刘畴西在一期生中也是积极分子,很早就受伤独臂,最高军职当过红十军团军团长。后来在江西怀玉山地区和方志敏一起被俘,在狱中坚强不屈,与方志敏一起牺牲。
蔡申熙在鄂豫皖是地位仅次于徐向前的军事将领。张国焘对黄埔出来的人大开了一顿杀戒,却十分欣赏蔡申熙,有意委任他为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无奈时运不济,在四次反围剿的突围血战中,蔡申熙亲临前线,中弹牺牲。
赵自选以仅次于蒋先云的第二名成绩考入黄埔,是黄埔军中的第一任铁甲车队队长。后来跟随彭湃去组织红军,牺牲在广东海丰。
宣侠父是一期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临行前留诗两句: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后来宣侠父入吉鸿昌部,八路军时又任高级参议,出面向国民党要钱要枪。蒋介石对他不胜其烦,命军统特务将其暗杀。
黄鳌也是一期中著名共产党人,后来又跟着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在湘南作战中牺牲。
阎揆要是和杜聿明、关麟征等人一起从陕西千里跋涉来考黄埔的。这十几个陕西人中竟出了6个中将,而阎揆要是其中唯一的一个解放军中将。
彭干臣,1899生,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南昌起义时任南昌卫戍司令兼党代表、南昌公安局局长(前任局长是朱德)。后来跟着方志敏去赣东北,1935年1月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于皖南战斗中牺牲。
在一期生中较为可惜的是孙德清、吴展、董朗这几个人,在军事上都是一把好手,却都死在了肃反中。
在黄埔二期中著名的共产党人是周逸群和卢德铭。周逸群是红二军团的政委,和贺龙一样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1931年5月在湖南省岳阳县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卢德铭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的身份率部参加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25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年仅22岁。如不死,他很可能是会师后的红四军副军长,建国后当然的元帅。
二期中的余洒度值得一提,他是李之龙的好朋友,参加了秋收起义,是红军中的第一个师长。后回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与中共失去关系,转回投奔了蒋校长。后来余洒度任国军少将,在北平贪污,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黄埔三期生中朱云卿是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英雄,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十分为朱德欣赏。后在苏区医院养病时被特务刺杀而不幸身亡。
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他牺牲后,中央派徐向前来接替其指挥军事。
黄埔四期出的中共将领是最多的:
林彪,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战功卓著,被誉为“军事天才”。
刘志丹,陕北红军的创始人,曾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二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4月,刘志丹在东征战役中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的一次战斗中,年仅33岁,是东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毛泽东为其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曾中生,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徐向前的副手,以游击战略而名贯全军。后被张国焘长期关押,并被秘密处决。
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后被特派员夏曦杀害于肃反中。
伍中豪,红一方面军中与林彪齐名的将领,毛泽东的“三骁将”之一。朱德曾有意自己进军委后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
叶镛,1899年生,四川乐至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师长,徐向前是他的参谋长。1928年6月被敌逮捕,后遭杀害。
陈毅安,1905年生,湖南湘阴人。井冈山的红军骁将之一,任过红五军参谋长等职。1930年8月7日牺牲于长沙战役。
袁国平,湖南邵东人。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委等,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9日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牺牲。
洪水,1906生,原名武元博,越南河内人,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衔,是世界少有的两国将军。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1932年,以师职干部身份到瑞金红校任教。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50年再到中国,任中央中共部越南科负责人。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委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内病逝,终年48岁,越南为他举行了国葬。
郭化若,1904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毛泽东最早的军事秘书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政委、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95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
除了上述的外,四期生中的共产党将领还有王世英、方之中、李天柱、李鸣珂、李运昌、李逸民、肖芳、季步高、胡陈杰、倪志亮、唐天际、曹广化等人。
黄埔五期中出了几个重量级人物。
许光达,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建国后受命组建装甲兵,任装甲兵司令员,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宋时轮,湖南醴陵人,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九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兼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陶铸,湖南祁阳人,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常委。1967年1月遭江青等人诬陷,受到残酷迫害,1969年11月30日逝世于合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
赵尚志,北满抗联的灵魂人物,与杨靖宇有“南杨北赵”之称。日将冈村宁次在东北时数次对赵加以围捕而不果,将其写入自传中。赵尚志对敌作战英勇,却被自己的中央两次开除党籍,直到牺牲四十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鄂豫皖苏区的最早创建者之一。
五期中还出过解放军上将杨至成和中将谭希林。
黄埔六期中出过郭天民(上将)、王诤(中将)、张开荆(少将)等解放军将领。在高级班中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黄公略,毛泽东最器重的红军将领之一,将其写入诗词中。另一个是贺国中,彭德怀的得力干将,红五军中最早的几个党员之一。贺作战勇猛顽强,为广大将士爱戴,被誉为“虎将”。
黄埔在武汉办过分校,同样出了一些著名的共产党将领:张子清、王良、罗瑞卿、游曦、周维炯、邓萍、程子华、段玉林、赵一曼、陈伯钧(上将)、徐彦刚、胡筠、刘型、李青云、李超时、张赤男、张友清等。
其中,游曦、赵一曼、胡筠还是三位巾帼英雄。游曦,广州起义著名女英雄。带领一班女兵与敌巷战,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游曦也血洒疆场,年仅19岁。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原姓李,抗联中的著名女英雄,任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政委。在吉林珠河战斗中受伤被俘。在入院疗伤时说服护士韩勇义及看守,雇马车偷偷逃离。因马车速度慢,在离游击区仅二十里时被日军追上,不久英勇牺牲。死后长时期身份不明,后在同学罗瑞卿帮助下,终于明确了真实身份。胡筠,双枪女将,极为能干,平江地区苏维埃主席,彭德怀当时是她手下的委员。后在肃反运动中,一代女杰胡筠被冤杀。(摘自《刘继兴读史》 作者:刘继兴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