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峰会17日落幕。对于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四国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晤,西方媒体高度关注。但无论峰会前,还是峰会后,欧美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都透着几分紧张和不安。欧美为何感到“紧张”?
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这是与会四国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西方媒体热炒“金砖四国”
俄罗斯官员早已表示,峰会主题将是世界金融市场稳定和能源等问题,但欧美媒体仍在热炒:“金砖四国”要谈超主权储备货币,要向美元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元的信誉严重受损,中国、俄罗斯和巴西领导人曾在不同场合对美元地位提出质疑,也表示会考虑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发行的债券。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可以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建立超主权货币,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金砖四国”希望美国对美元采取更负责态度,但部分西方媒体却将此理解为,四国要打压美元,与美国分庭抗礼。美国《纽约时报》称,俄罗斯希望借峰会给美国“当头一击”。
对于“金砖四国”崛起和发展,欧美媒体似乎也表现出几分担心。英国《泰晤士报》称,金砖四国正寻求形成一个“政治俱乐部”或“联盟”,从而“把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转换为地缘政治影响力”。
欧美在“紧张”什么?
对于欧美一些国家对“金砖四国”表现出的“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称,从国际关系角度看,这很“自然”。“金砖四国都是非西方世界的主要强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要求对现有的国际制度进行改革,不仅在货币金融领域,而且还在国际贸易、国际气候等领域,这会使某些利益者感到压力。”
王逸舟说,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被撼动的。但“金砖四国”提出了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这对现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压力。不过,金砖四国没有提出要抛弃美元,在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等方面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只是提出要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的诉求,同时表示出要坚定推行改革的决心。
对于西方媒体所称的“政治联盟”,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吴海龙在峰会前夕曾明确表示,“四国合作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对抗。” 王逸舟说,金砖四国为几个新兴国家协调合作提供了平台,“这些国家要求对现有国际制度进行调整,而不是对抗。”
“金砖四国”意义深远
“金砖四国”首次峰会结束后发表声明,提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要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美国《华尔街日报》引用分析人士的话,称“这份声明似乎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并表示“金砖四国彼此之间的状况有很大差异,这进一步加大了四国组成联合阵线的难度。”
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表示,虽然四国的体制国情不同,不可能在任何问题上都保持立场一致,但在当前世界面临金融危机挑战的形势下,会顾全大局,努力谋求合作发展。
张国庆说,“金砖四国”的首次峰会,提出很多富有新意的建议,这个机制如果能持续发展对世界会有重要影响。首先,会对受金融危机影响后的全球经济恢复作出贡献。根据高盛公司发布的报告,2009年“金砖四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金砖四国”加强合作,会发挥保持世界经济稳定的作用。其次,会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更多作用。“金砖四国”会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利益和话语权,使世界发展更平衡。再者,会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促进文化多元化。四国代表不同的文化,会改变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文化,让世界更多元更宽容。(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