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旦
又到每月公布经济运行数据的日子,CPI、PPI又率先登场。果不出意外,CPI和PPI5月份继续下滑,CPI同比下降1.4%,PPI下降7.2%。
先不对CPI的下降作评价,来看看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CPI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但是一般消费者却对物价下降的感受不深。
在一些网站上的民调表明,有36%的人感到物价没有下降,40%的人感到物价反而有所上涨,只有19%的人感到物价降了一点。当经济学家们在为通货紧缩忧心忡忡时,为什么公众却对此感到麻木呢?我想大概有以下的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是心理层面的。对消费者们来说,他们对降价所带来的好处是欣然的,在5%的降价幅度内,几乎没有什么感应。就好像现在常说的“还行吧”,就已经是一种很赞美的评价语了。同样的,大家对降价的记忆比较淡漠。相反,消费者对涨价所带来的“损失”却比较敏感,很容易“刻骨铭心”,对涨价的记忆比较深刻。
另外的原因是,大幅降价的商品面比较窄,而其在CPI中的权数比较大;涨价或价平的商品面比较宽,而其在CPI中的权数则相对较轻。5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到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下降的影响,而猪肉价格的下降又达到了32%。相比较,其他商品的价格下降并没有达到引人注目的程度,就是一些比去年价格下降的商品,近来又出现价格回升的态势,比如燃油价格,就更引起人们对CPI下降的不感应。人们反而更关注其他的“公共品”,水、电、气、交通费会不会涨价。
此外,所谓的CPI同比变动,都是和去年的水平相比较的。去年的价格涨得高了,今年没有再涨那么高,或者小幅降一点,CPI的涨幅就下降了,或者CPI就下降了。假定不考虑未来有新的变量出现,到今年四季度CPI同比就会自然走出下降轨道,并在明年重新步入升轨。所以公众更多的感受是物价没有升得那么快而已,而对降价感受不深。
CPI下降了,心理的感受归心理的感受,经济的趋势还是经济的趋势。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梳理:从物价的结构看,影响CPI下降最多的食品类价格,已经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生产周期的原因。从食品类价格的基础,粮食价格的走势看,粮食价格已经连续五个月呈现上升态势。在这一基础上,食品类价格的下降动力已几近枯竭,缺乏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价格的稳定甚至上涨,是可以预期的。在经济刚刚步入复苏时,目前的价格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再看看PPI。PPI的同比下降在5月份是7.2%,这里面也有去年上半年PPI大幅上涨所形成的技术原因,同时,也有经济需求仍未明显改善的原因。特别是,出口需求仍然持续低迷,使得生产资料价格回升的趋势仍不明朗。
然而,从PPI环比来看,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大幅反弹,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这为未来PPI会否继续大幅走低提供了变数。
由此,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半年中,物价踏上回稳之路的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