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考生为何不能“我的青春我做主”

发布时间:2009-06-12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基础教育不顾学生兴趣、不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以及独立自主能力,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许多人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对所读大学、所读专业毫无兴趣,带着强烈的无奈情绪,在学校中虚度时光。

6月10日至11日,在河南省招生办组织的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上,记者看到,家长远远多于考生。不少考生表示,对于选报哪所高校、读啥专业、将来干啥工作都很茫然,填报志愿只好“我的青春由爸妈做主”。(新华社6月11日)

记得几年前,每到高考志愿填报时,媒体都会讨论“志愿填报听谁的?”这个话题。而最近这一两年来,上述的讨论,渐渐淡出,原因在于许多孩子主动放弃了对未来的选择,把权利全部交给家长,家长填好志愿表,学生最后签字确认即可。

出现此情况,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孩子从小到大,家长包办代替为孩子做选择,由此使孩子失去自主管理、自主规划的能力与意识,到了高考填报志愿,很自然地也由父母决定;

二是学校教育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老师引导学生设立的学习目标,就是一心考出好成绩,甚至有老师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中不要分心去考虑未来的事,高考结束之后,学生就认为自己已完成学习使命,填报志愿不是自己的事;

三是现在的高考制度重在考察学生学科卷面知识,让中小学教育集中关注几门高考主科教学,这不仅将其他学科都变为“豆芽课”,而且也扼杀学生主科之外的兴趣,那些有个性、有广泛兴趣的学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家长“语重心长”地要求放弃个性和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成为考试的高手,而毫无个性与特色。

这样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危害很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意味着他们对即将开展的大学生活毫无规划与准备,而这样的大学生活,可想而知会有怎样的质量保障,他们大学毕业时又会面临怎样的就业困境。事实上,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大学生才发现对所读大学、所读专业毫无兴趣,带着强烈的无奈情绪,在学校中虚度时光。

与我国基础教育不顾学生兴趣、不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老师会提供相关职业的工作环境、收入待遇、职业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根据职业的要求,规划中学学业和大学选择,而其从中学就开展的学分制教学,大学实施的多元录取,保障学生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接受怎样的教育、从事怎样的职业。一名完全有能力考上哈佛的学生,在上大学时,不选择哈佛,而选择一所烹饪学校,在美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当然,要使我们的教育也走到这一步,还需时日。但是,高中毕业生对未来选择的迷茫和困惑,值得教育界深思。对此,期望正在制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能通过考试评价制度、招生制度的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育中走出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

□冰启(学者)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