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高考“舞弊战”的背后

发布时间:2009-06-12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刚过,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的现象便被曝光。种种堪称触目惊心的情节显示,高考之中的作弊与反作弊,越来越像一种战争。比如,作弊所用的器材科技含量颇高,特别“专业”;而舞弊者之间又有数不清的秘密联络通道,以至想“卧底”的记者轻易便被兜售作弊工具的贩子识破,而且能叫出姓名。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是今年才出现,也不只在松原一个地方存在。此种“战争”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各地组织高考的成本逐年增加,考场内安装摄像头、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和无线电信号监测车等设备,而且还要公安、武警和保密机关等进行协助,即便如此亦时有漏网之鱼。

高考舞弊是对社会公平底线的触犯。然而,如此见不得光的事情却遏而不止,值得深思。

高考舞弊不可能凭空完成,要有大批的协助者,还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而众多考生同场考试,舞弊者也并非无迹可寻。所以,如果管理者能够较真,管住考场内绝大多数的舞弊是可以做到的。某些地方高考舞弊严重,管理不善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舞弊战”不断发生,证明舞弊者的胆子已经大到了相当程度,这与法律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空白有关,也与相关法律得不到充分执行、许多人对法律不够敬畏有关。有些国家对考试舞弊者的责任追究十分严厉。以目前情势看,“重典”手法似可借鉴。

舞弊手法能够不断更新,一个重要背景,即生产、销售作弊工具几乎成为一种产业。振动式接收器,只有纽扣大小;表面看是手表,其实屏幕可接收短信;外观看是一块橡皮,实际上也可以接收短信……如是产品,表明某些商家的惟利是图,罔顾社会责任。

舞弊成风,还有一个原因不可不察,即包括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失衡。教育者,教书育人,知识与品行应该并重。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已经或已近成年,相关知识学成,一定的品德素质亦应养成,对高考舞弊理应有抵触之心,至少应有羞耻之感,毕竟高考是竞争性的考试,此人作弊,彼人遭殃,是对他人利益的直接侵害。既然如此,假如一名考生竟能对作弊坦然对之,从中得利,至少在此时,这名学生的公平正义感是可疑的,其所接受的教育抑或存有偏差。

对有些人来说,不以作弊为非,或以为“不作白不作”,其中也有很重要的环境因素,涉及另一种社会性的缺憾:道德规范对一些社会成员失去了应有约束力。当然,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可以说,正是因为管理失策、法律失威、教育失衡等现象的持续,使许多人陷于“不舞弊吃亏”的囚徒困境,终于导致了道德层面的恶性循环以及道德感的逐渐丧失。

高考“舞弊战”提示我们:防治高考作弊,要讲技术却不能惟技术,要讲诚信但不能惟诚信,而宜多管齐下,通过整治高考秩序,完善管理之策,重树法律之威,阐发道德之善,切行教育之职。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