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是焦裕禄同志逝世的45周年,我们读到了他的女儿满怀深情的忆文。从这篇拨动人们心弦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县委书记焦裕禄,原来还是个爱好广泛、情趣盎然的人,他给孩子们唱歌,教他们养小兔子,他拉一手好琴,甚至他的夫人,当年“就是循着二胡声追到他跟前的”……
在我们多少年的印象中,焦裕禄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人,是一个只知道拼命干工作而没有什么“生活”的人。我们只看到过焦裕禄那根他拄着走遍兰考大地的棍子,只看到过他那把因为与沉疴作斗争而顶出一个大洞的藤椅,我们没有想到,焦裕禄原来还是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普通人,更没有听过焦书记的那悠扬“二胡声”。
长期以来,我们说起英雄人物、正面典型,就说他们24小时扑在工作上,就说妻子临盆他也不去看一看,就说年迈的父母西逝,他们仍在火线上,最多是遥遥磕一个头。至于他们的“八小时之外”,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常人的情趣,更是很少提及。极左年代的“高、大、全”,虽然早已抛弃,但“生活”二字,都似乎仍然是“正面描写”的禁区。由于这一点片面性,多数的人以为,英雄人物不食烟火、不近亲情、毫无情趣,他们显得那样索然无味,那么“硬”,总有一点亲近不起来的感觉。
其实我们的“正面人物”,不是那么没有七情六欲、没有丰富的“生活”的。孔繁森酷爱摄影,他的随身包里,两件东西须臾不离,一是工作的笔记本,二是他的宝贝照相机。孔繁森拍遍了雪域高原,留下了无数美景好照片,怎么是一个毫无情趣的人呢?任长霞这个出色的公安局长,可不只是一位“铁娘子”呵,她喜爱唱戏,是个出色的票友,她的一曲豫剧,每每成为聚会时的保留节目。还有优秀的纪检书记王瑛,这位“铁面包公”,都喜欢化一点红妆。王瑛的一抹淡妆,多么美丽,多么可亲……可见我们的英雄也好,“正面人物”也好,在“生活”当中,是那样多姿,那么“普通”,他们有个性,有爱好,甚至还有一点“嗜好”和“癖好”,便是在“八小时之内”,也并不像我们有些“描写”所刻画的那样,永远是雷打不动,永远是不近人情。然而这活生生的“另一面”,却往往让我们掩蔽了、砍掉了。只剩下一把焦裕禄的破藤椅,而不闻了他的“二胡声”。这也许是应当改变的。
当然,事情总是两面的。我们在改变描写英雄只讲一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另一种倾向———近年以来,也有一些传媒,在“写活人物”这个本来不错的口号下,把兴趣放在“揭秘”人物的“私生活”甚至“阴暗一面”上。“正面人物”如有“那一面”,不是不可以触及,但现在的某些“曝光”,往往要么揭人隐私,要么夸大其词,甚至还有胡编乱造的。比如选载对一位爱国大科学家的回忆,不讲他对民族对国家的巨大贡献,不讲他六十年治学的煌煌成就,只截取他的一些私生活,复又加上“一生为情所困”的偌大标题。这样的“兴趣所在”,就令人叹息,这样的“写活”,用一个“情”字来概括巨匠之“一生”,不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又出来一个新的片面性么?
我们不能固守一个极端,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如果老是在极端上跳来跳去,我们总也没有希望。让我们多听一点焦裕禄的“二胡声”,既不要总是“不食烟火”,也不要只是“为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