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 - 新闻中心 -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伊朗总统选举谁执牛耳

发布时间:2009-06-11 15:53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8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支持者在一辆货车上摇旗呐喊。当日,数以万计的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支持者在这里举行大型竞选集会,支持其在将于6月12日举行的伊朗总统选举中争取连任。新华社记者梁有昶摄

 

伊朗第10届总统选举将于6月12日举行,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前总理穆萨维、前议长卡鲁比和前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雷扎伊4名候选人将展开激烈角逐。艾哈迈迪-内贾德能否连任?改革派能否东山再起?选举对伊美关系及伊核问题影响几何?这些都是本次选举的重要看点。

艾哈迈迪-内贾德能否连任

艾哈迈迪-内贾德2005年上台以来,基本上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政策和大幅增加政府开支的经济政策,引起了较大争议。批评者认为,他的政策一方面导致美国成功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出台制裁决议,影响国家发展和对外关系;另一方面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等诸多问题。

尽管批评声犹在,但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政策中也不乏亮点。他加大对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补贴力度,赢得许多民众的支持;他成功顶住西方压力,使伊朗核计划不断向前发展;而美国新总统奥巴马频频向伊朗伸出橄榄枝,也被认为是其政策的成功之处。

同时,作为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拥有丰富的行政和宣传资源,仍然得到主流保守政治势力的广泛支持,许多保守派政党和机构都已表示支持他。而另一名保守派候选人雷扎伊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对他构成威胁。

伊朗《每日政治》报主编皮尔阿里认为,尽管艾哈迈迪-内贾德将面临严峻挑战,但他获胜的几率仍然很大,他是保守派大多数人为巩固权利、权衡利弊推举的最有可能战胜改革派的候选人。

改革派能否东山再起

伊朗政坛大致可分为保守派和改革派两大阵营。保守派自称“原则主义者”,反对政治自由化和多元化,坚决维护和执行伊斯兰教法,对内推行严格的宗教法令和社会管制,对外反对“各种外国霸权”,确保伊朗在不受西方“腐化”的状态下发展。改革派则倾向于更为自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内支持言论和新闻自由,赞成放松一些最为严厉的伊斯兰教规,对外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和解,倾向于采用实用主义政策。

改革派代表人物哈塔米曾在1997年至2005年连续担任两届总统,但由于政权中保守势力阻碍等多种因素,他许诺的大部分改革措施未能兑现,给民众留下了口惠而实不至的印象。因此,改革派在2005年的总统选举中遭受重创,其候选人在第一轮就遭到淘汰。属于强硬保守派的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二轮投票中击败务实保守派候选人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

伊朗著名政治评论家、前副总统阿卜塔希说,穆萨维和卡鲁比这两名改革派候选人将向艾哈迈迪-内贾德发起强有力的挑战。由于获得超过半数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将直接赢得大选,否则得票数居前两位的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决定性选举,因此两名改革派候选人参选将能最大限度地争取选票,从而降低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一轮胜出的可能性。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穆萨维曾于两伊战争期间担任总理一职,丰富的执政经验是其参选的优势。此外,哈塔米退出竞选之后,全力支持穆萨维参选,穆萨维获得了很多哈塔米支持者的拥护。而卡鲁比由于部分政策过于激进或过于模糊,同时缺乏执政经验,因此支持率相对较低。随着竞选活动的展开,穆萨维的影响力和支持率呈上升势头,他被认为是艾哈迈迪-内贾德最大的对手。

伊美关系及伊核问题前景

本届总统选举所处国际环境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奥巴马上台后开始采取与伊朗接触的政策,主动表示愿与伊朗直接对话,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伊两国关系出现缓和契机。随后,美国宣布将全面参与美、俄、中、英、法、德六国与伊朗之间有关核问题的谈判,这与此前布什政府的政策有了很大变化。

在伊美关系和伊核这两个问题上,艾哈迈迪-内贾德仍采取较为强硬的立场。一方面宣称伊朗正等待美国政策发生“实际的变化”,而且支持在相互尊重和公平基础上进行对话,一方面又强调不会向“强权”屈服,也不会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外进行谈判。与之相比,其他三名候选人立场大体上相对温和。有媒体估计,如果改革派候选人当选,将会在确保伊朗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展开对话,避免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发展核技术。

然而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在伊朗政治架构当中,总统只是行政机构的长官,主要负责国家日常管理,而最高领袖才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因此在伊美关系及核问题等战略性问题上,最高领袖才是政策的最终制定者。

从目前一些网站和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看,艾哈迈迪-内贾德和穆萨维的支持率较高,卡鲁比和雷扎伊排名相对靠后。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本届总统选举主要是穆萨维和艾哈迈迪-内贾德之间的竞争。

需要注意的是,在伊朗4620万选民当中,存在明显的民族和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经济阶层差异,因此他们的关注重点有很大不同,加上投票率、候选人政治主张以及个人魅力等不稳定因素影响,本届总统选举最终谁执牛耳还很难预料。

 

(作者:新华社记者梁有昶 张胜平 车玲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