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高考舞弊新观察:共谋何以发生

发布时间:2009-06-11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8日中午,全国统一高考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三中学考点门外,一名考生(左二)在与场外发送答案的青年男子(右二)交流。这位女生抱怨自己收到的选择题答案不完整,对男子说:“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记者 张国摄

 

任俊明 

尽管高考万众瞩目、处罚严厉,作弊与反作弊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记者调查发现,在今年的高考中,吉林松原不仅出现教师卖作弊器材获利,领导干部子弟被保送等问题,甚至在高考现场出现考生试卷被抢走抄袭的事件。而对考场上的舞弊行为,监考老师则称“不敢太深管”。(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种典型的高考舞弊案例。作弊考生、监考教师,包括考场外的学生家长、作弊团伙、地方教育部门,所有高考利益相关方共同“合谋”了这场令人震惊的高考舞弊行为。在层层设防、戒备严密的考场,作弊行为畅行无阻、大行其道?为何“共谋”行为能够顺利得手?我们今后又该如何破解防范这种“共谋”?一连串问号犹如一声声警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本该老老实实答题的考生中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作弊的主意;本该坚持原则,严格履行监考职责,确保考场纪律的监考老师,却为了某些不便说、不敢说的理由放弃了职责;本该加强管理,做好高考各环节严格保密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却不知为何把考生信息泄露出去……太多的“本该”被抛弃,太多的“不该”大行其道,这里面的问题怎是一个作弊者铤而走险所能解释?

高考作为一项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其中存在的利益是无疑巨大的。正是这巨大的利益,让参与其中的各色人等,不息铤而走险。十年寒窗的考生,命运决定在此一举,有“机会”当然要抄袭;望子成龙的家长,多年的教育成本都已经付出了,不差这“临门一脚”;辛勤耕耘的教师,自己班里多考上几个,自己“长脸”不说,学校也会给予丰厚的回报;教书育人的学校,学校升学率高了,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理所应当;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大学生多了代表地区教育水平提上来了,政绩有了,领导前途也光明了。这些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正因为如此,作为高考的利益共同体,参与各方达成默契:揭发对谁都没好处,假装看不见反而皆大欢喜,“共谋”由此形成。

面对地方高考中的这种“共谋”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外力——新闻媒体监督,来保证地方公平的考试环境。媒体记者在揭发、报道高考舞弊行为,并最终促成相关涉案人员伏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前的甘肃天水高考舞弊案、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案,包括此次报道揭发松原高考舞弊行为,媒体记者功不可没。

此次的松原高考舞弊也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思考:规则的制定者怎能同时当起执行者和监管者,即所谓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当下,有一些政策走的是就是这个路线。制定政策的部门自己监督政策的落实。至于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实施效果又如何?“外人”很难知晓。正是由于存在“捂”、“盖”行为,导致了类似松原舞弊行为的产生。

引入利益相关各方之外的力量进行监督,特别是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让利益攸关方难以合谋成功、一手遮天,确保规则制度得到切实贯彻和遵守,共谋式高考舞弊和诸如内部人控制腐败等种种弊端才能从根本得以遏制。

 

相关新闻

吉林高考状元市舞弊成风

吉林高考舞弊者围攻公安局屏蔽车和监考老师

吉林省调查松原一考生考卷被抢走抄袭事件

教育部:松原高考舞弊性质恶劣 将依法处理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