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没有金钱,没有与之相伴的投机活动,历史肯定将呈现另外一副情形。”《资本战争》的两位作者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在描述投机历史的面貌后这样说。
不幸的是,历史总是没有如人所愿,因为追名逐利是人的天性。在圣经列出的人类七宗罪中,其中一项就是贪婪。只要人的贪欲不减,投机就成为必然。
如今,日益飙升的油价让人们看到了投机的身影。从2002年到2008年,炒作原油期货的资金量由2003年的130亿美元暴增到2600亿美元,扩大了整整20倍,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到71%。日本产经省的一份报告称,2007年下半年每桶90美元的油价中,有30至40美元由市场投机造成。
1811年,迈斯纳就在他的著作《投机科学——献给思考着的商人们》中,对投机者分析得鞭辟入里:“他们在对成功的可能性进行粗略估计后就大胆地从事活动,而这种活动的出路被笼罩在前景的一片黑暗之中,它成功与否还取决于未来的发展。”
然而,正是这种“一片黑暗”让他们只幻想着获取巨大财富后的光辉前景,而丝毫没注意到隐藏在这黑暗后面的“陷阱”。17世纪,投机使荷兰的郁金香卖出顶级豪宅的价格,
但随着泡沫的破灭,用全部祖产置换的几盆郁金香一文不值,刚晋升的“新富”瞬间又一贫如洗。1995年,交易员尼克·利森在金融商品交易中投机失败,14亿美元的巨亏让200多年的巴林银行破产倒闭……
有人说,残酷莫过于战争。投机虽没有让人心惊的血腥遍野的场景,也没有千里山川破败的荒凉景象,但它的残酷性常使人们将投机惨败比作兵败涂地般满目肃杀。
其实,投机并非一无是处。摈弃投机的世界绝不会繁荣,完全理性的商业心态必定不会存在。有评论家说得好,经济不息,投机不止。相对于短暂的生命,机会是如此宝贵,对个体而言,机会不会一再光顾。所以,投机—反思—再投机会一次次循环往复,投机与理性这两股似乎势不两立的力量一道构成了整个商业社会的精髓。
问题的关键在于投机的边界。原油作为一种资源性产品,其价格理应维持在一个出口国和进口国均可以接受的水平。油价“疯涨猛跌”,持续动荡,既非原油出口国所愿,也非原油进口国所想。对于各国来说,应对金融危机固然重要,让国际原油市场回归正常,克服“天价”油价的梦魇,增强世界能源安全,这些问题同样重要。(杨子岩)